【94 校慶】藝術是人權 2025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精彩開幕
文/成大新聞中心 圖/成大藝術中心

王德瑜的作品《N 33.22》不解讀現實,而是帶觀眾「直觀」現實
第七屆 2025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於 11 月 15 日舉辦開幕式,今年適逢成功大學 94 週年校慶,承辦單位成大藝術中心以「好事成雙」的喜悅提出「藝術是人權(Art is Human Rights)」為主題,讓「藝術」與「人權」成對出現。活動包含「PIN:預言(Predictive)、直觀(Intuitive)、敘事(Narrative)展覽」、紀錄片映後座談、講座、讀劇演出、表演、人權議題課程講座等,內容豐富而精彩,歡迎有興趣的師生及民眾前往共襄盛舉。

開幕式表演邀請林陸傑,以魔術形式引領觀眾進入單純的直觀,帶入「時間意識」裡
本屆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以「藝術是人權」為題,強調「時間意識」為藝術及人權的共通點,且兩者都從「看見」開始。開幕式表演邀請擁有魔術師與劇場人多重身份的林陸傑,以魔術形式引領觀眾進入單純的直觀,帶入「時間意識」裡。

邱子晏的作品《曼德拉記憶》不重述歷史,而是讓事件成為「敘事」
展覽《PIN:預言(Predictive)、直觀(Intuitive)、敘事(Narrative)》由藝術中心特別為今年藝術節安排製作。「預言」指向的是未來的事件,「直觀」指對當前事物的認識,「敘事」講述的是過去。倪瑞宏、王德瑜與邱子晏 3 位藝術家的作品分別以預言、直觀與敘事的方式展現了未來、現在與過去。倪瑞宏的作品《閃亮抽籤機》不描述未來,而是以「預言」進場。王德瑜的作品《N 33.22》不解讀現實,而是帶觀眾「直觀」現實,邱子晏的作品《曼德拉記憶》不重述歷史,而是讓事件成為「敘事」。3 位的作品串起了「未來、現在、過去」3 個時間軸。

倪瑞宏的作品《閃亮抽籤機》不描述未來,而是以「預言」進場
策展人李之吟強調,創造的意識和人權的意識皆是「時間意識」的反射。當人說出話語,例如「他也是人,怎麼可以這樣對他」、「我們應該被尊重」、或「其實他們可以這樣子表達」等,表達這些想法的當下,時間意識正在運轉。
開幕式邀請國家人權博物館陳淑滿副館長、成大文學院陳文松院長、成大生理學科暨研究所湯銘哲特聘教授參與。成大藝術中心馬敏元藝術長致詞表示,希望透過活動讓「人權」跳脫出學術文本,藉由多樣形式推動,透過藝術隱喻人權。

第七屆 2025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由國家博物館與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
展覽資訊
【藝術是人權】展覽《PIN:預言(Predictive)、直觀(Intuitive)、敘事(Narrative)》
時間 :11 月 11 日至明(2026)年 1 月 10 日,平日 9 :30 至17:00
地點:成大藝坊(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學生活動中心 1F)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11-15
瀏覽數: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