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藥學系賴嘉鎮教授獲選 2025 年國際藥物流行病學會(ISPE)亞太地區學術理事

文、圖/成大藥學系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藥學系賴嘉鎮教授於今(2025)年度國際藥物流行病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pidemiology, ISPE)理事會選舉中,當選為亞太地區學術理事(Board Director),並將於 2025 年 8 月正式就任。屆時賴教授將進入 ISPE 核心決策團隊,代表亞太地區藥物流行病學學術界,於全球藥物流行病學領域發聲,並積極推動真實世界證據在亞太地區的平權與應用,為區域及全球醫藥健康發展貢獻專業力量。
 
1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藥學系賴嘉鎮教授於今(2025)年度國際藥物流行病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pidemiology, ISPE)理事會選舉中,當選為亞太地區學術理事(Board Director),並將於 2025 年 8 月正式就任
 
ISPE 為全球藥物流行病學領域最具指標性的國際學會,自1984年成立以來,學會致力於推動藥品安全、有效性與使用模式之研究,其會員來自 70 多個國家、超過 3000 位學術界、產業界、政府機關及醫療領域的專業人士。ISPE 長期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等國際藥政機構緊密合作,其研究成果對全球公共衛生政策、藥品上市後安全監測及醫療品質改善產生深遠影響,是全球藥物流行病學網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角。
 
賴嘉鎮教授此次當選,不僅象徵臺灣在真實世界證據研究與藥品安全監測領域的國際貢獻受到高度肯定,也為亞太地區學術界在全球藥物流行病學發展中注入新動能。未來,作為 ISPE 理事會成員,賴教授將參與制定全球發展策略,推動學術、產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並引領亞太地區在國際藥學與公共衛生領域上發揮更大影響力。
 
賴教授表示,其願景是推動亞太地區「真實世界證據平權(RWE equity)」,致力於確保所有研究人員都能公平取得並有效運用真實世界資料,以提升醫療品質,並以真實世界解決方案,積極縮小醫療差距。為實現此目標,賴教授提出三大行動方向:(1)建立更完善的資料環境、(2)提升資料庫可近性與運用能力、(3)發展系統化的教育課程,培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藥物流行病學研究人才。此外賴教授也強調,如何促進多元觀點交流,並積極串連學術界、藥政機關、產業界、醫療從業人員與病患等各方利益關係人,將是真實世界證據能真正改善醫療不平等、推動全球醫療永續發展的關鍵。
 
2
賴嘉鎮教授(右)與成大藥學系系主任周辰熹(中)及 ISPE 會長 Mary Beth Ritchey 博士在成大藥學系合影
 
賴嘉鎮教授長期專注於真實世界數據與研究、因果推論方法學、跨國藥物流行病學分析等,發表超過 150 篇 SCI 論文,包括《BMJ》, 《Nature Medicine》及《Annual of Internal Medicine》等知名期刊,具有深厚的學術影響力與國際合作經驗。賴教授同時是去(2024)年國科會大型計畫 2030 國際年輕優秀學者計畫得主,也在今年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的殊榮。此次當選,不僅是對賴教授個人成就的高度肯定,更代表臺灣與成功大學在全球藥學研究、醫療政策、真實世界數據等領域的重要地位提升。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5-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