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馬哲儒校長】仁者無敵│化工系楊毓民教授
口述/化工系楊毓民教授 整理/孟慶慈
我在民國 66 年來成功大學攻讀化工系碩士,當時還是教授的馬哲儒校長是我的指導教授,老師會與學生一起投入研究,慢慢的我自己也覺得做研究很有趣,在馬教授指導下一路取得成大化工系碩士、博士學位、進入成大化工系任教,從此一直在成大化工系,也一直在馬老師身邊學習,算算日子與馬教授相處時間竟然長達 46 年。
楊毓民教授(右)內心對馬校長有著亦師亦兄的情感
緣份是很玄妙的,馬老師年長我 24 歲,可說是父執輩,但我心裡始終將老師當成大哥。我親生大哥長我 24 歲,但他年幼早逝。當知曉馬老師與大哥同年,很自然地大哥空缺的位置,就此圓滿了。與老師相處過程,敬重之外又多了一份親近感。
老師近一、二年來頻繁進出醫院,師母楊友偉教授會透過 LINE 告知老師的健康狀況,老師後期狀況不穩,我的心情也跟著上下起伏,睡前看 LINE、晨起第一件事也是查看 LINE 訊息。8 月 8 日老師走了,那顆緊繃的心一下子變空了,有點茫然,但想想老師就此離苦,情緒才略平復。
我在馬老師身上,真切的感受到他對學生的關心與在意。碩二時,老師受邀赴美講學半年,當時在臺灣的自己正為研究實驗卡關苦惱不已。主要原因在於,找不到適合的實驗器材─可以耐熱攝氏 1000 度高溫的細玻璃管。有一天突然收到老師從美國寄來包裹,上面標示小心易碎,邊疑惑邊打開,拆開層層包覆,只見一塊結實木頭裡挖著凹槽,槽內放著細玻璃管。原來老師人在千里之外,仍惦記著學生的研究。那種感動一輩子都忘不了。可惜,這個漂洋過海的大禮,實在太脆弱了,雖經層層包覆,依然斷成好幾截。不過,自己最後終於找到其他方法,突破研究關卡。
馬老師人如其名,溫文儒雅,待人親切,是位身體力行的長者。不僅指導學生或團隊做研究,也會參與研究,自己與馬老師前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論文,就有 50 篇左右。馬老師就算擔任校長,也不會端架子,在校園裡看見教職員工都會親切向大家打招呼,餐會上也與職工們開心聊天喝高梁。
馬老師無私、善體人意,也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化工系舊館空間有限、擁擠,馬老師為了讓學生有較多空間可以使用,竟放棄個人的研究室與我這個菜鳥教授兩人合用一間研究室。大概沒幾個人會做這種事情吧,但這就是馬老師。
馬老師謙和有禮、在校園聲望很好,民國 70、80 年代,大學校園裡「教授治校」、「校園自主」聲浪高,成大校園多個系所老師發起籌組教師會,需要一位具孚人望者來主持籌組事宜,目標人選就鎖定馬老師。豈料,教育部不久派任馬老師擔任校長。馬老師受敬重程度,由此可見一、二。
與馬老師相處 40 多年來,我從不曾看過他生氣,「仁者無敵」是我對老師的形容。我對這句話的解釋是,仁者─好人,與好人為敵,那就是壞人,有誰要當壞人?仁者無敵,應該就是「找不到敵人」。
一般人對退休人士的祝福不外是,生活輕鬆愉快、享受生活。但老師退休反而更忙碌,退休第一天即擔任《科學發展月刊》總編輯,每一期均親自撰寫一篇至少 1000 字「編者的話」,這「編者的話」是針對每一期的主題而寫,每一期主題都不同,科學領域廣泛又專業,要寫編者的話必須知曉當期要刊登的文章及內容,背後花的心力實在是外人難以想像。《科學發展月刊》共計 16 年,每月出刊,馬老師共寫 192 篇編者的話,換算下來最少也有 19 萬 2000 字,而這還不包括邀稿等大小瑣碎事情,以及將艱深的科學文稿修編成平易近人的文字。
馬老師,別人退休日子過得愉快、沒壓力,您則是過著快樂忙碌的日子,甚至比未退休還忙,現在您放下人世間的一切,相信在天上的您,終於可以過著真正幸福快樂的退休日子。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08-17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