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AI 助攻守護環境 成大資源系石綿屋瓦遙測團隊榮獲 3 項國家獎項

文、圖/成大資源系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副教授余騰鐸帶領地球資源觀測研究室,以及申永輝教授指導之選礦實驗室與黃紀嚴老師之協助,一同協助參與執行「109-110 年波形石綿瓦屋頂空間分布推估基線調查計畫」,共計榮獲三項國家獎項,包含:第五屆政府服務獎、TGOS 加值應用獎、第十屆智慧城市創新獎。
 
成大資源系調查團隊表示,本計畫率先掌握人工智慧發展,透過利用機器學習 3 大影像辨識優勢節省大量人力調查,並建置「戶外含石綿建材空間分布管理系統」平臺,將調查資料整合網路版地理資訊系統,提升資料共享及應用等行政管理效能,在短短 15 個月內即完成全臺灣石綿瓦屋頂調查的艱鉅任務,共計撙節經費數 10 億元。
 
01
環保署化學局劉怡焜組長(左)致贈感謝狀 感謝成大團隊的投入辛勞,由資源系余騰鐸副教授(右)代表受領
 
石綿議題甚為重要,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將石綿列為前十大公共衛生應當面對的問題。環保署於 1989 年將石綿公告為列管毒性化學物質,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亦於 2006 年公告石綿建材不得含有石綿成分。
 
成大資源系調查團隊指出,石綿建材雖已完全禁用,但過往使用之石綿建材仍舊存在,隨著時代變遷,伴隨建物生命週期,部分作為屋頂的石綿浪板開始風化,甚至出現破裂或碎化等嚴重情況,會導致石綿浪板中的石綿纖維飄出飛散,石綿纖維極為細小,使民眾生活暴露在石綿纖維風險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都市更新中的石綿舊屋拆除或建物翻修改建,第一線人員可能接觸石綿建材,若無適當的安全隔離防護,勞工健康安全首當其衝。
 
02
石綿瓦定性樣品:酸洗後抽出的石綿纖維
 
成大資源系調查團隊使用機器學習進行 3 種影像辨識,透過前述高光譜建立約為 500 處的石綿瓦屋頂地真後,將整體臺灣分為 5 區,先利用 500 處石綿瓦地真作為第一梯次航照和衛照的訓練資料,接著利用第一梯次判釋成果,經過檢核後,將第一梯次判釋的石綿瓦屋頂做為第二梯次的影像訓練樣本,利用 AI 機器學習特性,以此類推逐步完成全臺石綿瓦屋頂判釋。
 
同時,克服調查空間外在環境等限制,利用多時序的 Google 街景資料和 UAV 資料進行後續檢核確認,實現從目測到遙測,從太空看臺灣的技術,除基本人力調查費用,若後續處理人力調查資料,並轉化為數位資料和查核,可能需再耗費數億元進行資料建置與整理。
 
04
「戶外含石綿建材空間分布管理系統」平臺展示畫面
 
透過影像判釋成果,建置「戶外含石綿建材空間分布管理系統」平臺,將調查資料整合網路版地理資訊系統,並可於線上進行跨單位使用相關編輯資訊,從原本基本屬性逐步拓展至後續申報、現地清除處理以及相關時序性資料更新,中央及地方機關可透過系統平臺瀏覽整體、分區或個別資料及相關統計資訊,達到中央與地方資料共享及應用管理目的,協助行政管理之需求,提升三大面向成果。
 
此項計畫於 109 年起展開航遙測判釋石綿瓦屋頂普查服務,連結政府及民間巨量資料,整合多尺度遙測資料,利用 AI 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方法自動化判釋石綿瓦屋頂之空間分布,並搭配合格石綿檢測實驗室進行定性定量檢測驗證,影像自動判釋後再透過人工檢核與編輯數化,以數位創新技術完成全臺灣石綿瓦屋頂基線調查作業,經分階段抽檢驗證結果,整體判釋正確率達 9 成以上,解決了長期無法克服統計全國石綿瓦屋頂數量問題,並有效整合介接跨機關資源,建構優質友善的全臺石綿瓦屋頂空間分布位置資料,及時提供中央部會及各地方環保局推動拆除管理、查核檢驗、評估補助汰換及清除處理含石綿廢棄物等政策制定做為政府服務基礎,符合社會的期待。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02-06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