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 聚焦「街頭」社運歷史與人權議題
文/成大臺灣藝術史料研究中心 圖/陳意安
2022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10月27日下午於成大開幕
國立成功大學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四屆,10 月 27 日於成大鳳凰樹劇場舉辦開幕記者會,以「街頭」為主題匯集國內外社運的歷史經驗與議題倡議,推出專題演講、工作坊、戲劇展演等活動鼓勵更多人認識人權議題與藝術媒介的關係,並以實際行動支持社會中的多元族群、竭力為被壓迫者發聲。
國家人權博物館副館長張嬋娟說今年的主題「街頭」展現生動活力
國家人權博物館副館長張嬋娟表示,今年的主題「街頭」展現的生動活力,讓人看到許多關乎社會民主與公共議題的討論都在街頭展開,而她也提及1989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事件影響後續的街頭行動劇產生,還有 2014 年太陽花運動傳唱一時的「島嶼天光」,都是用劇場、歌曲等溫柔的力量展現人權的堅持,期待藉由此次藝術節讓大家看到藝文的形式如何凝聚大家共同捍衛的價值。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表示,很多事情是慢慢內化成為行動,而「人權」即是一種生活行為。「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第一屆從劇場闡述人權、第二屆關注族群移動產生的人權問題,第三屆探討邊界的人權議題,到今年以街頭社運為主軸,都呈現不斷延續與推進的脈絡。陳玉女副校長認為,現在世界局勢詭變,「人權不能不加以關懷。」而成大透過4年來的藝術活動深化學生素養,更將人權議題帶入周邊的高中校園,都是點到面的擴展與影響,也期待未來活動一年比一年精彩。
鬥鬧熱走唱隊與裝咖人開幕演出「臺灣文學與音樂交會的聲響」
10 月 27 日開幕式後,團體「鬥鬧熱走唱隊」與「裝咖人」現場演出為活動造勢。「鬥鬧熱走唱隊」成軍 17 年,團名取自「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首篇小說,並將賴和詩作入歌,傳唱文字中的理想與關懷;「裝咖人」則融合傳統北管與搖滾曲風,藉文學和詞曲創作轉譯地方故事。兩個樂團以對談與講唱的形式,敘說他們與文學和音樂的相會,體現各自的獨特美學。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藝術史料研究中心表示,「街頭」是開放和流動的空間,也是民眾挺身抗議、爭取話語權的場域,而藝術家們為了爭取平等的人權、居住的正義、環境的安全,把在街頭上抗爭的吶喊轉化為音樂、戲劇、舞蹈、塗鴉等作品與更多人交流。「2022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則透過臺灣及國際社會在街頭運動中的音樂創作、民眾劇場、紀錄片等多元展現,邀請民眾一同回顧在不同時空下人權議題與藝術媒介的關係。
2022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策展人劉南芳期待藉由邀請社運歷史上的代表樂隊展演與開設課程讓人權意識紮根
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策展人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劉南芳指出,此次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自 10 月 13 日至 12 月 21 日,於成功大學、臺南大學與天主教臺南青年中心等地舉辦共計 30 餘場系列活動,聚焦「社運音樂」及「民眾戲劇」,邀請臺灣第一個工人樂隊「黑手那卡西」主唱陳柏偉、關心土地永續議題的「農村武裝青年」樂團、由成大學生組成的「流浪者」樂團等展演;也邀請生祥樂隊的作詞人鍾永豐,及知名廣播人馬世芳等,帶來關於社運歌曲歷史脈絡的深度講座。
而在戲劇與電影部分,邀請玉山學者布洛薩教授探討法國五月革命的紀錄片,並邀請長年致力於臺南現代民眾劇場並發展《嶺南聖戰》紀錄劇場的許瑞芳導演分享環保社會運動經歷,也透過樂生療養院抗爭中的舞踏表演、藍貝芝導演的學生劇展《Justice Speaks 正義喊聲》等作品,探討街頭社運與藝術再現的深刻影響。同時,為鼓勵臺南在地學生參與,此次藝術節也邀請成大歷史系「二十而立工作隊」策畫「校園白恐行動指南」展覽與講座,今年成大台文系也首次開設「藝術媒介與人權」通識課程,透過介紹藝術與社運的整合脈絡,紮根青年世代的人權意識。
相關資訊:2022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10-27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