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醫材創新唯一連續 3 年獲得國際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之機構

「添加奈米製造的多功能材料應用於智慧支架感測器」—南臺科大、成功大學與英國 3 校之跨國團隊
「添加奈米製造的多功能材料應用於智慧支架感測器」—南臺科大、成功大學與英國 3 校之跨國團隊
「運用混合實境與參與式設計探索社區高齡者與自駕車之互動」—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
「運用混合實境與參與式設計探索社區高齡者與自駕車之互動」—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
「耳塞式腦波圖結合耳機改善耳鳴」—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及奇美醫院劉璟鋒醫師團隊
「耳塞式腦波圖結合耳機改善耳鳴」—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及奇美醫院劉璟鋒醫師團隊
文、圖/成大前瞻醫材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近年致力於健康長照議題,有許多創新醫材開發成果,中心成員更籌組團隊參加國際徵案,連續3年獲得由中研院及美國國家醫學院發起之「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Healthy Longevity Global Grand Challenge)」的「催化創新獎」!不僅如此,2022 年該計畫的 8 組獲選團隊,其中就有 3 組團隊成員出自成大前瞻醫材中心。
 
今(2022年)年 9 月美國國家醫學院與中研院共同宣佈 2022 年獲得「催化創新獎」的 8 組團隊,前瞻醫材中心共有 3 個團隊獲得研究補助。3 組團隊領軍的成大醫工系杜翌群副教授、成大前瞻醫材中心張昇崑助理研究教授,及南臺科技大學林育昇助理教授,皆為中心成員,他們分別獲得為期 1 至 2 年,每年 5 萬美元(約新臺幣 150 萬元)的研究經費,並將獲邀出席明年創新高峰會,與其他得獎人員、政策制定者及投資者分享研究成果。
 
有鑑於臺灣 2025 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中研院於 2020 年宣佈參與美國國家醫學院「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徵求跨學科領域且具創新的研究計畫;此計畫採 3 階段執行,第1階段「催化創新階段」自 2020 年開始,由各國分別投入種子基金支持各國種子計畫,中研院甄選以雙盲方式進行 2 輪審議,審查重點在於計畫內容所展現的創見和潛力。
 
2020 年,成大即由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翁振勛博士以「失智電子貼片結合智慧音箱應用於早期輕度認知障礙族群」之研究題目獲得 2 年各 150 萬臺幣補助經費。2021 年,中心成員成大醫工系吳炳慶副教授亦以「精準口腔醫學-使用噬菌體噴霧快速無痛治療牙周病」之研究題目,再度獲得同樣的高額補助經費。
 
「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將在未來推動第 2 階段「加速育成」,預計在 2023 年前挑選傑出並有發展潛力的種子研究計畫,每年至少補助 50 萬至 10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以支持其概念驗證。第 3 階段為「最終大獎評選」,若計畫具有突破創新性,並可拓展人類健康長壽,獲選團隊將獲得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最高 500 萬美元資金。
 
成大前瞻醫材中心 2022 年 3 組獲獎團隊分別為:
 
1.「添加奈米製造的多功能材料應用於智慧支架感測器」—南臺科大、成功大學與英國 3 校之跨國團隊
 
該主題由南臺科技大學、成功大學及英國 3 所大學所組成之團隊提出。該團隊提出一個想法,藉由開發智能支架,用奈米積層製造的方式,增加感測器的接觸反應面積,並且藉由壓電材料的特性進行放電與儲能,再通過 wifi 和 5G 將信號傳輸到外部設備,以便隨時監測心臟狀況和血流。智慧化感測及預先防護是現今智慧醫療發展的一大重點,並且可結合人工智慧的數據分析方法以探索重要信號,本計畫為跨國合作型計畫,由南臺科技大學機械系的林育昇助理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翁振勛博士,和英國 3 所大學 Northumbria University Newcastle 的 Dr. Ying-Lung Daniel Ho、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的 Dr. Chung-Che Kevin Huang,以及University of Bristol 的 Dr. Shuangyi Yan 技術合作,尋求創造高齡社會的美好未來。
 
2.「運用混合實境與參與式設計探索社區高齡者與自駕車之互動」—成大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
 
由成大前瞻醫材中心(MDIC)發起的成大跨單位合作團隊,提出的構想是:未來自駕車可能會是生活中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現階段相關單位(政府、技術開發商、用路人等),尚未深入且全面的將高齡者需求考慮進去,因此本團隊將運用參與式設計,和 User-Centered Design 方法,並開發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系統,讓高齡社群能在模擬世界的不同情境中使用和探索自駕車,研究團隊也將進一步研究相關的人機互動情形。此團隊跨單位成員為:張昇崑 (MDIC)、張玲慧(職能治療系)、林倩如(MDIC)、揭小鳳(MDIC)、翁振勛(MDIC)、王冠元(高齡醫學部),獲獎額度為 2 年 300 萬臺幣。
 
3.「耳塞式腦波圖結合耳機改善耳鳴」—成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及奇美醫院劉璟鋒醫師團隊
 
由成大醫工杜翌群副教授和奇美醫院劉璟鋒醫師組成的團隊提出:耳鳴的成因很多,但多半與生理機能退化有關。根據研究顯示,65 歲到 84 歲的人口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耳鳴症狀,且隨著年齡有增加的趨勢。若長期耳鳴卻放任不理,可能會造成部分聽力的損失,甚至出現眩暈等症狀;此外脈動性的耳鳴有相當的臨床風險,更需要及時就醫。研究團隊整合了腦波訊號、AI 模型與遮蔽性聲音治療等技術,設計一套穿戴式智慧耳機系統來改善耳鳴的情況,並可快速判別是否為脈動性耳鳴。此裝置適合居家使用,希望透過這項成果能幫助耳鳴患者降低其焦慮壓力並減輕耳鳴帶來的不適;同時也能提醒脈動性耳鳴患者及時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10-13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