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科藝所團隊 雙雙入圍2021李國鼎KT科藝獎
文、圖/成大科藝所 編輯/新聞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程學生團隊以「箱與庭」、「光。盲」2件作品,雙雙入圍第16屆李國鼎科藝獎「互動科技藝術組」,自百餘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團隊將於11月中旬參與現場決選。
2021年李國鼎K.T.科藝獎「互動科技藝術組」鼓勵運用科技媒介,或含可發揮科學元素或科普概念的數位互動藝術作品報名參賽。
「箱與庭」由成大建築系林軒丞老師指導,是成大建築所蕭瑋廷、吳杰叡以及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廖子瑩、林佩穎「動力裝置藝術」課堂作品。林軒丞提到,動力裝置藝術課程原訂題目以「可動的無用裝置」為大方向,但這組同學將「可動」這件事運用在水的流動與裝置之間的互動關係上,成功翻新箱庭的意義。
「箱與庭」作品展示
箱庭(Hakoniwa)在江戶時代是一種庭院式的盆景,日文本意是將一片風景的縮影放進盒子裡;80年代後期,泛指人們心靈寄託投射在任天堂推出的紅白遊戲機裡,馬力歐兄弟更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遊戲開發者宮本茂曾嘗試描述20世紀的箱庭模樣,在「箱庭理論」中提到,在「有限」的技術條件下,利用場景的差異和畫風的切換造成視覺差異感,進而創造遊戲者融入遊戲的趣味性。
後疫情時代面臨社交距離縮減,人們大多只能限縮在名為住宅的有限空間裡活動,箱與庭(The Container)作品團隊表示,希望藉由一幅畫的形式,讓參與者駐足於前,再透過一種投幣販賣小確幸的方式,隨著水的流動撫平內心的焦躁。
「箱與庭」作品運用在水的流動與裝置之間的互動關係上,成功翻新箱庭的意義
成大科藝學程張瑜真畢業專題「光。盲」,由工設系簡瑋麒老師指導,是一件探索意味濃厚的作品。張瑜真表示,創作畢業專題過程中帶著「假如光的屬性改變了...」這樣的疑問持續進行。「我們不斷進行作品的實作、再從實作中反思究竟作品顯現的意義如何、再進行創作。藉由這樣反覆的、以創作為探索的過程中,我們逐步釐清『科技媒介』作為一種現代人理解事物的『光』,實際上強而有力,而且無所不在地改變人對於事物的認知」。
成大科藝學程張瑜真畢業專題「光。盲」入圍2021李國鼎科藝獎
光,自古希臘哲理的發生以來,都被認為是使萬物得以顯現的媒介,也因而向來是真理的隱喻。簡瑋麒表示,「光。盲」讓觀眾親身體驗手在虛擬影像中產生的鏡像、形變與干涉等視覺效果,使人產生錯覺認知,又讓錯覺修正再次成為認知錯誤的原因。如此在科技媒介上、以藝術手法,使觀眾體驗並反思科技媒介自身的存在現象。
李國鼎(K.T.)科技與人文藝術創意競賽,又稱K.T.科藝獎。為紀念李國鼎先生為臺灣發展之貢獻,2006年由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朱雲鵬教授以及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秘書長萬其超教授發起,K.T.科藝獎從第1屆開始即由國科會(現科技部)的科普活動計畫補助,並由各大學資深教授擔任共同主持人,培育臺灣科技藝術人才。
科技近年來大量的在藝術界被作為媒材使用,無論是作為方法或媒介,科技藝術融合已成為藝術界一大創作方式之一。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科藝所)掌握這波科技與藝術結合的脈動與職能需求,除了藉由參加比賽來鼓勵同學創作外,更在課程中以專題學習為導向,鼓勵學生組隊透過實作及展演的方式跨域建築、藝術、機械、電腦、工藝等領域,培育學生跨域整合與複雜問題解決能力的輸出。
「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種應用於生活空間中的科藝」,成大科藝所副主任沈揚庭強調,結合空間能力培養將使得從本所畢業的學生,成為生活空間的跨領域策展人。歡迎對科技藝術整合有熱情的學生加入我們!
【瞭解更多】
成大科藝所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1-09-28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