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7乾淨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
2015年,聯合國啟動「2030 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poment Goals, SDGs),提出17項全球政府與企業共同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第7項為「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這項目標的條例與核心精神是什麼?加上新冠疫情對世界造成不同層面的影響,可負擔能源未來將如何發展?成為各界關心的議題。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和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11月14日共同舉辦「SDGs7可負擔能源永續發展研討會」,邀請學者專家針對能資循環、能源教育、產學合作、智慧能源及儲能系統等五大主題進行分享研討。
能源要永續發展 積極尋找多元燃料和節能減排
成大研發長林財富表示,聯合國於2015年發佈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引領全球未來行動願景,今年4月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大學影響力排名,成大高居亞洲第二,全球第38名,其中,在17項SDGs排名中,有11項進入世界百大;成大以SDGs作為校務發展目標,以永續發展思維為核心,透過學校深厚的研究量能,創造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延伸校內資源應用至提升全球影響力,達到「成大 2030 教研願景」。
研討會主辦單位之一的能策中心,成立於民國97年,民國100年成為頂尖大學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林大惠表示,能策中心在離岸風場觀測運維、多元燃料節能減排、微藻固碳及水淨化、複合功能建築設計、智慧電網與儲能、及能源策略與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能量均居國內領先地位,頂大計畫結束後,中心仰賴各項研究計畫達到財務自主,未來將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致力成為國際級研究中心。
能策中心多元燃料組分享他們發展的多元燃料節能減排技術,包括:料源分類、前處理、基礎燃燒分析、工業級燃燒試驗分析及飛灰再利用等領域。團隊建置國內首座百kW級純氧燃燒實驗爐,於純氧下燃燒固態及液態燃料,其煙道氣中乾基二氧化碳可達90%以上;近期與工研院綠能所共同打造低碳能資循環科技園區(位於成功大學歸仁校區),於該園區完成建置國內學界唯一的600 kWth雙循環流體化床氣化暨發電試驗平台。多元燃料團隊在擁有多項燃料性質與燃燒特性檢測技術與設備下,可協助廠商進行各種不同燃料的開發與測試,並與鍋爐廠商合作,提供爐樣設計與參數分析,以進行整廠系統建置。
再生能源,多元且具區域特色的能源應用 需積極培養人才
循環經濟組分享自106年起投入的多項循環資材再利用相關技術開發,可協助國內不鏽鋼生產指標企業進行爐渣高質化再利用;從原料精煉改質、耐燃與防焰測試、產品國際認證,一直到產業鏈整合。目前已成立「多元資材聯合研發中心」,協助本校與美商環應科技公司合作,以成大校園為起點,建立新式塑料廢棄物回收機制,並申請全球第一例塑料封閉式回收系統國際認證(UL 2809)。
能策中心自107年開始執行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考量台灣能源極端短缺,無法單靠單一能源、或量小且變動性大的再生能源,多元且具區域特色的能源應用是未來趨勢,需要經由系統整合的教育訓練來達成。計畫扣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7項指標,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的、永續的、現代的能源,強調在地實踐與產學合作,積極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參與、通力合作,預計於110年2月,完成11個實踐基地,藉著實踐基地與能源專業技術訓練課程來培育能源產業亟需的應用人才。
智慧電網和綠能風電 確保穩定的電力供應
成大電機系楊宏澤特聘教授兼能策中心副主任分享,因應我國能源政策發展目標,台灣智慧電網的技術發展與相關基礎設施的建立,包括:提升再生能源穩定度、確保穩定的電力供應、促使用戶節能、增加綠色能源容量及促進低碳工業發展等。同時介紹電力市場制度與基礎設施佈建規劃中,用戶側需求端管理息息相關的需量反應、需量競價與輔助服務交易市場運作方案,以作為電能管理系統調度分散式電力資源獲取最大效益的依據。開發用戶側電能管理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智慧社區能源管理系統架構、再生能源發電預測、最佳化調度、需量反應、人機操作介面、區塊鏈分散式帳本與智慧合約、非侵入式負載監測等技術應用,並應用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C區的電能管理系統。
能策中心離岸風場觀測運維團隊是臺灣少數有5年的風場維護經驗,並擁有全球第一套商業化浮動式光達設備;除建立浮動式光達的移動監測技術,與荷蘭 ECN 合作,引進歐洲海氣象觀測塔經驗及技術外,自107年協助台電公司執行離岸海氣象觀測塔運作與維護,逐步建立離岸海氣象監測數據資料庫,並取得兩項專利「離岸測風塔雙重觀測系統」、「離岸觀測塔風向定向系統」。目前結合國實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人工智慧技術,建置巨量風場資訊預測平台。
智慧能源儲存技術關鍵 新材料結合AI人工智慧
在智慧能源方面,數位孿生技術是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之一;我國推動前瞻性建設計畫而建置智慧型節能建築測試驗證平台,正是導入此技術應用之最佳時機。能策中心複合功能建築設計團隊介紹節能建築測試驗證平台建置與數位孿生技術概念,也分享現階段平台試驗成果與數位孿生結合應用的架構,以作為未來開發系統的依據。
提升潔淨能源研究與加強國際合作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第7項指標(SDGs7),而鋰離子電池與儲能技術則在穩定電力、能源管理最佳化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研討會最後由成大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劉全璞教授團隊介紹近年於奈米矽粉製作技術與相關應用研究,包括:將奈米矽粉導入鋰離子電池矽負極材料(較成熟市場)、碳化矽粉體原料(發展中市場)、產氫結合燃料電池(未來市場)等研發結果,顯示出奈米矽粉具有諸多能源相關應用潛力。
許文東副教授分享新興的AI人工智慧技術-材料基因(Materials Genome)輔助綠能材料設計,以計算材料科學在先進二次電池的應用為題,分享業界引頸期盼的耐高壓電解液發展進程及研究成果。
臺南大學鋰離子電池研究發展中心主任暨環境與生態學院張家欽院長以「微電網電化學儲能元件-鋰離子電池技術開發」為題,演講說明如何透過鋰離子電池技術的突破,迎接能源管理最佳化與低碳時代的來臨,並分享如何整合成大跨維綠能材料研究中心(Hi-GEM)的研發量能,服務電動交通工具、儲電系統與相關綠能應用,促進儲能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