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建築系學生 奪一銀一銅 在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勝出

莊千霈(左)、諶克寧(右)
「棧原心居」設計圖
「視而不見-好厝邊」
【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獲獎連連,再傳捷報!由建築系助理教授李鎨翰老師指導碩士班一年級諶克寧、莊千霈等2組學生參加「2011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經過兩天激烈的競爭與評選,以創新思維獲得評審青睞,分別拿下競圖A組銀獎與競圖C組銅獎兩個獎項,也為臺北市公營住宅勾勒出樂活、綠建築、通用、友善的願景。

「2011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規定由A組(松山區基地)、B組(萬華區基地)、C組(文山區基地)中,選定其中一組作為競圖操作之空間架構,成大建築系碩一學生諶克寧、丁玉霞、陳姿雯以「棧原心居」榮獲A組銀獎,而莊千霈、林珈含強調友善、分享的「視而不見-好厝邊」則獲得C組銅獎,兩組將分別獲得10萬元與4.5萬元的獎金。

建築系李鎨翰老師將此榮譽歸功於學生不眠不休的努力,他認為透過各種競賽過程,可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亦能提升學生的視野,設計出更符合國際潮流的建築,因此他特別鼓勵學生繼續對外參賽。

獲得「2011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A組銀獎的代表學生諶克寧表示,「棧原心居」設計的基地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北鄰西松高中與國宅社區,南接健康路,附近生活機能單純主要以住宅為主,以「綠網」、「共生」、「完整的生活網絡」為中心概念,規劃出400戶住家。

諶克寧說明,「綠網」是將活動與自然元素帶進原來封閉的街廓中,讓社區間不只是鄰房並排的關係,形成此區獨特的街道風景。「共生」則規劃公園綠地、城市農園、屋頂花園等,以減緩熱島效應並維持地底逕流的蓄存,使之形成可永續經營的生態城市。「完整的生活網絡」則是在基地內規劃不同需求之機能空間,除基本居住單元之外,便捷的居住、休間、綠意活動空間讓居民們得以連繫、串聯。

諶克寧進一步指出,「棧原心居」著重的是回到家的感覺,人們不只共享陽光、雨水、空氣、土地,亦能共同生產、製作與學習。此案除了將垂直景觀梯、雨水回收系統、遮陽格柵等等納入設計,還貼心規劃「通學巷」,讓基地周圍各有退縮人行道,串聯騎樓與景觀形成開闊的步行空間,讓孩童們可以安全快樂上學去。甚至,還設計樹屋提供室內休閒運動場所,期待創造出群體及土地之間更為親密的關係與情感。

而獲得「2011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C組銅獎的莊千霈、林珈含,設計作品名稱為「視而不見的好厝邊」,莊千霈指出,公營住宅最初是期望以較低廉的價錢販售予民眾,其中居民以中低收入戶為主,造就了一般人對於公營住宅的不良印象、封閉、髒亂、社會治安等問題。

莊千霈說,此段(萬芳段)基地因天然地形,加上僅有一聯外道路,使得萬利街自成一區,400餘戶的住戶彼此熟絡,但因政策改變,社區內的超市將被公營住宅取代,引起居民的強烈反彈。因此構思此案設計前,也特別對附近居民進行了經過與附近居民的訪談,最後決定規劃出一個打破封閉、擁擠、冷漠感的公營住宅,並使居民們聚會活動時能更貼近自然,增加分享、友善的空間使用。

「視而不見的好厝邊」規劃在立剖面上打開原本緊密的外牆,創造通透感,讓周圍居民看穿透居民的互動與生活空間,但又不致於干擾到私人空間,此外,也試圖使不同生活型態的居住方式於同一層發生,將社區鄰里關係垂直化,建構出可容納私人自由、鄰里友善關係的立體化單元互動。莊千霈強調,我們創造的空間是能隨著陽光灑入的角度不同、微風吹拂的方向強弱,讓不論是要回家的人或出門的人,能切身的感受到自然的時序變化。

「2011臺北市公營住宅設計競圖」由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辦,設計競圖主軸以「樂活」、「綠建築」、「通用」、「友善」為願景。主要是為了台北市住宅政策「宜居城市、永續故鄉」的願景,促使「居住在本市的每一家庭及個人,均能依其經濟能力選擇適合的居住環境,並享有安全、寧適、便利、健康的居住權利。」此外,也期待藉由學術與產業的多元化互動,培養並提升建築及都市設計之學理與實務融合之創意設計能力,另外也試圖透過競圖由老師與學生對現行居住空間的不足提出討論與反省,並重新思考如何改變它,讓所規劃設計的居住空間能成為一永續發展的建築。

配合此次競圖得獎佳績,成大建築系即日至23日起於建築系館一樓大廳櫥窗舉辦建築研究所「建築與環境設計(一)」課程教學成果展,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指導。1001212c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