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建築系學生獲獎連連 又在「第二屆海峽建築新人獎」拿下銀牌獎與銅牌獎

ImgDesc
ImgDesc
【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獲獎連連,不愧是建築科系的常勝軍。成大建築系學生蕭文滔以「重塑台北中心的都市邊緣─市民大道(Civic Way)」、李律明以「街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of the Street)」分別在國立金門大學舉辦的「第二屆海峽建築新人獎」拿下獲得銀牌獎與銅牌獎。

兩岸建築新人大賽是由福建省建築師公會(台灣)、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大陸)共同主辦,由國立金門大學建築系與福州大學建築學院協辦。吸引了兩岸23所大學建築設計相關科系應屆畢業學生參與,共有113件作品,其中台灣有14所學校、71件作品,中國大陸則有9所學校、42件作品。高手如雲,競爭激烈可想而見。成大蕭文滔、李律明兩名學生脫穎而出,贏得銀牌獎及銅牌獎,殊屬不易。蕭文滔銀牌獎獲得獎金新台幣15,000元,李律明銅牌獎則獲得獎金新台幣5,000元。

獲得銀牌獎的成大建築系學生蕭文滔的作品是「重塑台北中心的都市邊緣─市民大道(Civic Way)」,是針對台北市民大道高架橋下,從西側的懷生國小到東側的延吉街口,大約1300多公尺的路段,路段的兩側有被寺廟、市場、學校、公園包圍的社區性較強的路段,同時有辦公大樓會有許多上班族的路段。

蕭文滔表示,以往這個被鐵路切過的沿街面是都市邊緣空間,週遭大部份是工廠或背建築物的背面面對,而且在鐵路地下化後又建立了高架橋,都市邊緣的現象並沒有改變。另外,台北的商業力道甚強,在市民大道靠近東區的沿街出現許多餐飲商店,每天也有各種人群在東區及市民大道一帶活動。

在思考如何吸引這些族群到橋下活動時,蕭文滔發現橋下有一些開放的活動空間,但這些空間過於瑣碎加上沒做什麼處理所以幾乎沒人使用,各個開放空間也都被地下停車場的引道或迴轉道切開,因此他的設計目標是讓整條橋下空間從東到西或是上到下串連起來,形成一個線性公園,公園裡就因應各地而提供不同活動的場所。

因此,他在高架橋下創造了各式各樣休閒的空間,其中包括能讓人倚靠甚至躺在路中間的休憩廊道、吸引視線集中的伸展台、各種動線會集的大螢幕廣場、面對街口的攀岩場、在空中能看到兩側天際線的球場、馬路上方的透明底游泳池、馬路上方的階梯劇場、讓路口充滿活力的Live House、長者們能利用的晨間運動平台、腳踏車族能休息的便利商店、練習能同時被觀看的練團室,以及社區聚會的場所等。

蕭文滔希望藉由打開橋下空間的動作,將缺乏活動空間的社區老人、年輕人吸引進來,並將周遭的街道生活也拉進橋下,進而改變市民大道身為都市邊緣的性質,重新連結周遭各種人群以及活動,from civic boulevard to CIVIC WAY。

再者,成大建築系李律明獲得銅牌獎的「街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of the Street)」,則以沒落的迪化街為主角,藉由開放一條步行路徑,帶起迪化街與外部的連接,並同時讓公共活動進入老街,使得傳統街屋的空間可以擁有另一種使用與閱讀的方式,讓彷彿失去光澤的植物般的老街區,進行最基本的光合作用。

成大建築系助理教授吳秉聲表示,建築科系的應屆畢業生正是要由學校跨入實務的建築新鮮人,因此讓兩岸即將跨入業界的建築新鮮人藉由畢業設計作品相互地交流理解,將使未來的建築產業更易於溝通對話。同時,「海峽建築新人獎」的評選與頒發,也分享了兩岸建築科系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成果,成為建築學界的先驅交流平台。1000719m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