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全台首座未來教室問世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台南訊】用創意驅動學習熱情,改變教育新創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泰昇帶領互動建築研究室團隊以未來2020年的教育學習為夢想藍本,融合情境控制、變形教具與同步標記等創新技術,成功打造了全台第一間以數位製作結合高科技的未來教室-iStudio,並提出教室即創意工坊、教室即攝影棚、教室即資訊站三個概念,將引領台灣的教育學習環境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位於成大建築系耐震擴建教學大樓三樓的iStudio未來教室,由成大鄭泰昇副教授率領互動建築研究室團隊,在短短半年內花費150萬台幣將傳統的學生研究討論室改建而成,空間約12坪、約可容納15名學生。iStudio未來教室採用鮮明色調且能任意搬動的多方向性座椅,並研發了可變形智慧白板,教室主牆則以樹幹為造景,向上延伸到有律動曲線、自由造型的天花板,營造出在樹下學習的氛圍,地上更嵌入了腳踏式智慧地板,提供教師輕易變換演講教學模式、互動討論模式或展覽簡報模式等教學情境。
 
由該團隊所研發的可變形智慧白板,不僅能夠在直立式討論白板與水平學習書桌之間自由的轉換,內部也嵌入了智慧型觸碰螢幕和感應元件,因此能夠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做轉換變形以及提供相對應的學習配套服務,創造出新型態的學習教具。此外,還能搭配可任意搬動的多方向性傢俱,讓教室的配置隨著不同教學型態彈性改變室內空間,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使得創意的靈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被激發,形成一間具備多元學習特質的複合功能的創意工坊。
 
有趣的是,iStudio未來教室也開發出同步標記學習系統,該系統在上課期間會即時的錄影並廣播到網路上,參與上課的同學能夠透過個人的電腦設備同步收看老師的教學實況轉播視訊,同時還能如Facebook般即時的對精彩的部分發出『讚』的標記,或是有疑問之處標記上「問號」,如此一來上完課就如同對上課內容做出了完整的重點筆記,而老師在演講完後也會立刻收到學生稱讚或疑問的視覺化統計,並即時進行深入的講解與討論。
 
更進一步的,即使在課程結束之後,學生或任何有意願參與的人,也能過上課時錄影的紀錄,持續的對該段教學影片依照時間軸在網路上做出稱讚或疑問的標記,讓該教學的資源能夠在社群網路的力量下持續而廣泛的被使用與活化,進而達成嶄新的永續學習目標。
 
鄭泰昇副教授引用美國建築大師Louis Kahn 所說「學校,是由一棵樹下開始的」,因此iStudio未來教室在設計的理念上,便希望打破傳統教室的窠臼,回到學習最原始的本質,將教室打造成能激發學生無限創造力的創意工坊。他認為傳統教室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完全應付未來的教學需求,因此iStudio未來教室將原本的教學空間以多媒體和環境互動控制的技術重新改造,提供多元學習。
 
鄭泰昇副教授強調,教學與學習應該是無所不在的,教育的資源不應該被鎖固在一間教室或是一間學校,因此提出教室即是攝影棚的概念,將iStudio未來教室打造成一間具備即時錄影與同步廣播的高科技攝影棚。在IStudio未來教室中,教師教學的過程會被即時的錄製起來,並透過資訊通訊的技術同步的廣播到網路上,因此一門課的參與學生不再僅限於在教室的學生,即使遠在偏遠地區的學生都可以透過同步網路廣播一同參與上課的過程,使得教育的種子能夠藉由一間實體的iStudio未來教室散播出去,在所有需要學習資源的地方開花結果。
 
除此之外,透過攝影棚所錄製起來的教學資源,除了在上課期間同步的被不同地點的學生使用之外,最後還會以雲端運算的技術存到網路空間,形成一個永久性的教育的資源平台,如此一來教學與學習便不僅侷限於上課的當下,而是能夠透過這個平台在課後被重複的使用,使得錄製起來的教學資源能夠在網路環境下被持續性的討論與使用,進而形成一種永續性的學習資源,進而達到教室即是資訊站的目標。
 
成大互動建築研究室團隊設計團隊由鄭泰昇副教授領軍,成員包含建築所博士生沈揚庭、吳典育、馬瑜嬪,建築所碩士生許晏嘉及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碩士生陳柏均、張淑華等。1000221c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