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什麼鬼東西!! 成大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生聯手搞鬼 創意十足
【台南訊】創意究竟搞什麼"鬼"東西?國內建築系(所)中最古老、也最知名的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與同樣是泰國最古老也最頂尖的朱拉隆功大學建築系的學生穿越國界,共同在成功大學的校園聯手搞"鬼",26日並展出九天聯袂創作的「GHOST國際工作營成果展」,以「GHOST(鬼)」為主題,他們從建築的觀點出發,結合都市空間、感官與經驗的可能性,構築對"鬼"的感知與意象,學生充分展現腦中的鬼點子,創意十足。
「GHOST」國際工作營成果展匯集了25位成大建築系學生及25位泰國朱拉隆宮大學建築系國際學程學生的結晶與創意,「GHOST」國際工作營總主持人、成大建築系薛丞倫講師表示,由成功大學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建築系共同舉辦的國際工作營,主要目的是讓兩校學生進行實習的設計交流,藉由不同國度的文化刺激,激發學生創意思維。
考量國內至今舉辦的建築工作營多為構築方面的討論,甚少以多領域的觀點探討空間再現、感知與氛圍、創作與媒材之整合,「GHOST」國際工作營企圖以一個看似恐怖又晦澀的主題「GHOST(鬼)」來引發重新檢視都市空間、感官與經驗的可能,並企圖用空間的再現帶領觀者的感知。
台南古都擁有多層歷史的痕跡,許多奇特的共存似乎與GHOST的某層意義中,平行且交互作用的現象不謀而合,故有此一連串的發想與合作,藉由台南古都擁有多層歷史痕跡與甚多奇特的共存作為靈感啟發之基地,然後找尋檢視都市空間、感官與經驗的可能概念。
另一位主持人,荷蘭籍知名建築師Henk Bultstraibor認為,一個“不那麼實際”的交流平台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使學生了解建築語用學,也嘗試以最寬闊的感知能力來發展空間設計中的個人態度。
Henk 說,“鬼”,是某個時空中,前人所遺留在此空間的痕跡。此次工作營乃在建構一個可以經驗及感知“鬼”的環境,藉此找出城市中的“鬼”,並在空間設計中釋放它的原形。
Henk更進一步說明建構鬼屋的步驟,首先找出鬼在哪裡。或許鬼就“在你週遭”意思是個人在空間呈現的意象,即是我們對週遭環境選擇性的回響。你可以象徵性地戴上“濾鏡”,濾掉空間中的雜質,即可看到鬼,當你看到清楚的鬼影後,想以嶄新的方式來詮釋眼中的鬼,可以用圖像來表達,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重點是你必須有能力將“鬼”清楚地解釋給眼盲的人。
接下來,要將“鬼”帶入空間中,就要建構或設計一個正確的環境,每個造訪這個環境的個人涉入都是改變這個空間的主要軌跡,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加入這些個人涉入。而最後一個階段是感知“鬼”的存在,去了解空間的設計概念,包括它所屬的類別。
國際工作營共分五組進行展覽。每一組由10人組成,成大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各半數,均為25人。工作營以「GHOST」為主題,藉由建築空間的觀點,各自詮釋與建構每個團隊認知的「GHOST」。除了藉由雙方學生的交流討論,激發新的創意思維,工作營亦邀請到來自荷蘭、奧地利、旅居中國系友、台灣建築師、影像工作者與藝術家等擔任小組指導老師。
學生對鬼的詮釋十分具有創意,其中一個組別以”記憶”來詮釋鬼,他們在密閉的空間中,擺上黑與白的汽球,並利用投影布幕投射出白色汽球被移動的軌跡,汽球被移動的軌跡正代表事件發生的軌跡,也是他們心中的"鬼"跡。學生認為,各種事件在記憶中的消長與穿梭,就是一種類似鬼的形象,冥冥中好像看似無關又好像相互牽連,事件與事件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交互影響,同一個空間在不同時間中的興起消逝等等,記憶的軌跡,就像鬼跡,存在又似不存在。
另一組學生則是利用護目鏡與色彩說明"見鬼",學生表示,見不見鬼似乎是一種頻率,你看得見鬼,表示你和鬼的頻率對上了!為了展現這個概念,學生讓前一位學生在白幕圍成的空間中,挑選藍、黃、紅其中一種色彩,在白幕上進行彩繪,接著讓下一位進到空間的人戴上只能看到其中一種顏色的護目鏡,如果他能看到,即表示他們頻率相同,正代表兩人(或者是鬼與人)有了交會。
工作營的時間從18日上午開始進行,至26日下午結束27日至31日五件大型裝置作品分別在建築系館各樓層及系館周圍展覽,歡迎民眾前往觀賞,發現創意。
參與「國際工作營」的學生皆為兩校建築系大三學生,成功大學的部分有許家傑、趙宇晨、謝依平、黃少築、劉語欣、吳奇峰、蔡(目文)珊、蔡昇勳、蘇航、劉皓瑜、蘇浩平、徐佑、徐寶秀、黃穎穎、陳沛啨、朱彥齊、陳冠瑋、蔡旻臻、鄭資霈、黃彥璋、呂武隆、許家茵、黃雅瑄、李盈蘋、陽朝姮;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則有Dissaya T.、Nitiporn S.、Jutamas A.、Pearada C.、Compunuch V.、Jirapat V.、Nunthanut E.、Kwansupa P.、Rawinthira N.、Jeerapiya S.、Lila L.、Chanmya N.、Panwaad C.、Tamon S.、Jatikarn R.、panit L.、Nattakarn、Ittiwat K.、Varutmas S.、Podjanarit N.、Narongdet W.、Anawat A.、Aniwat M.、Tool N.、Chanapai L.。
「GHOST」國際工作營成果展匯集了25位成大建築系學生及25位泰國朱拉隆宮大學建築系國際學程學生的結晶與創意,「GHOST」國際工作營總主持人、成大建築系薛丞倫講師表示,由成功大學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建築系共同舉辦的國際工作營,主要目的是讓兩校學生進行實習的設計交流,藉由不同國度的文化刺激,激發學生創意思維。
考量國內至今舉辦的建築工作營多為構築方面的討論,甚少以多領域的觀點探討空間再現、感知與氛圍、創作與媒材之整合,「GHOST」國際工作營企圖以一個看似恐怖又晦澀的主題「GHOST(鬼)」來引發重新檢視都市空間、感官與經驗的可能,並企圖用空間的再現帶領觀者的感知。
台南古都擁有多層歷史的痕跡,許多奇特的共存似乎與GHOST的某層意義中,平行且交互作用的現象不謀而合,故有此一連串的發想與合作,藉由台南古都擁有多層歷史痕跡與甚多奇特的共存作為靈感啟發之基地,然後找尋檢視都市空間、感官與經驗的可能概念。
另一位主持人,荷蘭籍知名建築師Henk Bultstraibor認為,一個“不那麼實際”的交流平台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使學生了解建築語用學,也嘗試以最寬闊的感知能力來發展空間設計中的個人態度。
Henk 說,“鬼”,是某個時空中,前人所遺留在此空間的痕跡。此次工作營乃在建構一個可以經驗及感知“鬼”的環境,藉此找出城市中的“鬼”,並在空間設計中釋放它的原形。
Henk更進一步說明建構鬼屋的步驟,首先找出鬼在哪裡。或許鬼就“在你週遭”意思是個人在空間呈現的意象,即是我們對週遭環境選擇性的回響。你可以象徵性地戴上“濾鏡”,濾掉空間中的雜質,即可看到鬼,當你看到清楚的鬼影後,想以嶄新的方式來詮釋眼中的鬼,可以用圖像來表達,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重點是你必須有能力將“鬼”清楚地解釋給眼盲的人。
接下來,要將“鬼”帶入空間中,就要建構或設計一個正確的環境,每個造訪這個環境的個人涉入都是改變這個空間的主要軌跡,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加入這些個人涉入。而最後一個階段是感知“鬼”的存在,去了解空間的設計概念,包括它所屬的類別。
國際工作營共分五組進行展覽。每一組由10人組成,成大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各半數,均為25人。工作營以「GHOST」為主題,藉由建築空間的觀點,各自詮釋與建構每個團隊認知的「GHOST」。除了藉由雙方學生的交流討論,激發新的創意思維,工作營亦邀請到來自荷蘭、奧地利、旅居中國系友、台灣建築師、影像工作者與藝術家等擔任小組指導老師。
學生對鬼的詮釋十分具有創意,其中一個組別以”記憶”來詮釋鬼,他們在密閉的空間中,擺上黑與白的汽球,並利用投影布幕投射出白色汽球被移動的軌跡,汽球被移動的軌跡正代表事件發生的軌跡,也是他們心中的"鬼"跡。學生認為,各種事件在記憶中的消長與穿梭,就是一種類似鬼的形象,冥冥中好像看似無關又好像相互牽連,事件與事件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交互影響,同一個空間在不同時間中的興起消逝等等,記憶的軌跡,就像鬼跡,存在又似不存在。
另一組學生則是利用護目鏡與色彩說明"見鬼",學生表示,見不見鬼似乎是一種頻率,你看得見鬼,表示你和鬼的頻率對上了!為了展現這個概念,學生讓前一位學生在白幕圍成的空間中,挑選藍、黃、紅其中一種色彩,在白幕上進行彩繪,接著讓下一位進到空間的人戴上只能看到其中一種顏色的護目鏡,如果他能看到,即表示他們頻率相同,正代表兩人(或者是鬼與人)有了交會。
工作營的時間從18日上午開始進行,至26日下午結束27日至31日五件大型裝置作品分別在建築系館各樓層及系館周圍展覽,歡迎民眾前往觀賞,發現創意。
參與「國際工作營」的學生皆為兩校建築系大三學生,成功大學的部分有許家傑、趙宇晨、謝依平、黃少築、劉語欣、吳奇峰、蔡(目文)珊、蔡昇勳、蘇航、劉皓瑜、蘇浩平、徐佑、徐寶秀、黃穎穎、陳沛啨、朱彥齊、陳冠瑋、蔡旻臻、鄭資霈、黃彥璋、呂武隆、許家茵、黃雅瑄、李盈蘋、陽朝姮;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則有Dissaya T.、Nitiporn S.、Jutamas A.、Pearada C.、Compunuch V.、Jirapat V.、Nunthanut E.、Kwansupa P.、Rawinthira N.、Jeerapiya S.、Lila L.、Chanmya N.、Panwaad C.、Tamon S.、Jatikarn R.、panit L.、Nattakarn、Ittiwat K.、Varutmas S.、Podjanarit N.、Narongdet W.、Anawat A.、Aniwat M.、Tool N.、Chanapai L.。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