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建築系多媒材藝術創作課程 賦予媒材新生命

ImgDesc
【台南訊】走進建築系館,很裝置藝術!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推出「多媒材藝術創作課程」期末成果展,共有十七件學生多媒材藝術創作作品,分別陳設於建築系館一樓大廳、二樓綠台、三樓美術教室與走廊,以及規劃設計學院圖書館等各個角落。學生將想像力轉變成藝術品,探討的議題包括生命、環保、人性、社會現象等等,每件作品皆展現創作者強烈的個人風格,可以看出創作者透過作品與環境對話的企圖,極具震撼力也發人省思,吸引不少路過學生的目光。

 其中,學生謝明宏,以一件名為「藥與不藥」的裝置藝術作品,企圖喚醒人們對生命與健康重視,並重新尋找對自己的我。謝明宏將黑白兩位模特兒的身軀,分別置於代表身體健康失去平衡的蹺蹺板之兩端,黑色模特兒代表不健康的身體,置於蹺蹺板較低的一端,代表不健康的身體所能見到的越來越少;白色模特兒置於蹺蹺板高起的一端,代長健康的身體,所能看的視野越高越遠。

 另外幾條從天花板垂直下來的管子,上面佈滿樹葉,則分別代表血管及受到化學物品感染的血液。仔細一看,黑色模特兒身上還放置許多代表藥丸的瓶蓋,以及生命凋萎的乾燥綠草,似乎在警告人們藥物對不健康人體的危害,對照白色模特兒顯得特別沈重。謝明宏在牆面上貼上許多實況照片,希望喚醒人們去思考:「你要的是什麼生活?」作品極具震撼力,也發人深省。

 謝明宏說,以前的人生病了才吃藥,現代人則是沒病也在吃藥,是為了保養。緊湊的生活環境,帶給現代人無法喘息的機會,而人們也順應它的步調,因此快速是現代人類所追求的,凡是什麼都要快,連生病也是,就是吃藥,他想問的是人們「為何不休息?」

 另一位學生廖仕田的作品「憑吊」是以單車為素材探討校園內廢棄單車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以廢棄單車為主題的動機,在於他有感於每逢學期初,校方總要花費許多的資源與人力處理大量無人使用的單車,當這些單車靜靜的停著或倒在集中場所時,與校外正瘋行單車熱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因此觸發他進一步思考這些「單車孤兒」的命運。

 廖仕田利用單車輪、鐵線等材料,透過懸吊、依附、攀爬等方式將單車輪裝置於樹葉已凋謝的雞蛋花樹中,除了突顯單車所造成環保問題,樹下的三輪娃娃車被棉繩繫於樹幹,則代表著宿命的牽絆。作品想要傳達的訊息是「每一台成大校園裡單車是否都逃不開這樣的宿命?」。廖仕田說,希望透過作品製造不協調之視覺衝突,希望觀者能深切的思考單車孤兒對校園所造成的環保問題,在景氣不佳的今天,我們是否更該惜福與節能。

 此外,學生張皓岳的作品則是以目前正夯的「消費券」議題探討失業問題。「消費券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張皓岳的作品試著探索這個問題。他利用保麗龍、報紙、瓦楞板等媒材,以發放消費卷的人形代表政府單位,利用許多放大比例的「手」從報紙堆中伸出的意象表示人民的渴望,透過作品希望引發觀賞者去思考關於消費券的發放與心中真正的需要!他認為消費券也許只是「飲鳩止渴」,應該思考是「教他如何釣魚而不是給他魚 。」

 多媒材藝術課程為一門廣泛綜合性的藝術領域,由建築系黃步青副教授所開設,課程目的在訓練學生能充分瞭解材料本身所代表之特性與各種媒材之意義,教導學生如何賦予媒材之新生命,且重新組構為另一創作品,同時透過學生的創作傳遞各種面相與議題。

 指導老師黃步青副教授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將想像力轉變成藝術品,經由拼貼、物件、影像與裝置創作等訓練,讓學生能將內心深處的想法與周遭環境對話,並充分展現於作品之中。修課學生共十七位,分別為建築系林猷柔、王彤閣、林均翰,建築所邱永航、張皓岳、周世鑫、陳韋如、廖仕田、洪健洲、劉政寬、謝明宏,工設所羅宇君、郭令威、杜昆翰、呂宗哲、陳安君、楊佳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