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50位學子齊聚成大 與MIT創意新秀聯手秀創意

ImgDesc
【台南訊】「成功大學-國科會人本智慧生活科技整合中心」(NCKU Touch Center)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為發展國際跨領域創意合作,共同舉辦的「2008智慧生活科技、跨領域教育、地域永續藝文國際論壇暨夜市工作坊」,14日上午舉行開幕典禮,21位來自MIT的創意新秀與國內各大專院校各領域150位大學生或研究生齊聚成大,展開為期五天的創意活動。

 成功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亦為人本智慧生活科技整合中心總主持人楊家輝表示,透過這次與全球首屈一指的創意研發機構─MIT Media Lab二十一位優秀專家,以論壇與創作坊形式共同發表分享,並運用其豐富的創作經驗與不同的文化背景,引導台灣學子體察生活週遭,發覺自身思考與所學,進行跨領域學習的創新應用與團隊合作,以探索科技與生活緊密關係,激發更多創新機會的可能性,激盪更多元的創意火花。

 「2008智慧生活科技、跨領域教育、地域永續藝文國際論壇暨夜市工作坊」,包含一天的國際論壇,三天的創作實作工作坊,以及一天的成果展覽會。首日登場的國際論壇於昨日上午9時30分在成大自強校區電機系繁城講堂舉行,由成大建築系教授、亦為成功大學人本智慧生活科技整合中心執行長人鄭泰昇以及夜市工作坊的發起人、目前為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生、同時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研究室深造的李佳勳擔任主持,並由MIT媒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擔任講者,大家盡情分享新世代的科技發展。

鄭泰昇教授表示,藉由跨領域資源共享、具體實作的文化特質、人本價值的融入,讓台灣學子與國際頂尖創意人才親密接觸,進而開拓國際視野及啟發創新思維。

李佳勳則是強調工作坊的目的在喚醒民眾對周遭事物的洞察力,尤其在MIT實驗室除了理論之外,更重視如何將科技及藝術融合到生活中,經由一系列的活動之後,期能為青年學子帶來新的啟發。李佳勳也說,許多人強調人本科技,而究竟什麼是人本科技,他認為夜市裡用到的科技才是真正的人本科技,原因在於它夠真實。此次的活動,期待透過在地文化的觀察,結合藝術創造與科學應用,創造出符合夜市文化的科技創新。

論壇中分別以生活藝術與科技、跨領域資訊媒體、及未來人本科技三個子題進行。其中,生活藝術與科技所要探討的是如何發現創作的契機,並將科技與藝術結合而深入人心?演講者之一,來自MIT媒體驗室的Marisa Jahn,目前是麻省理工視覺藝術的碩士生,她說明自己的作品通常來自跨領域合作,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也很重要,她的創作包括快樂船、蘋果樹樂器、火雞避雷針等作品,其中火雞避雷針是針對感恩節而興起的發想,將火雞裝在避雷針上,周邊並舖上些馬鈴薯片,當閃電打到避雷針上,三秒鐘就可以把火雞烤熟,還有馬鈴薯可以配著吃。如此具有創意的烤火雞法,讓現場學子直呼有趣。

另一外演講者Noah Vawter,現為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運算小組博士候選人,專長在於音樂、聲音、互動裝置藝術、即興樂器演奏以及電子音樂等。Noah Vawter的發明是互動喇叭,創作的發想來自於隨身聽的結構設計,希望能夠整合環境裡的聲音,並和播放出的音樂互融合,試圖降低隨身機使用者與其所處環境的逐漸脫離的關係。

而來自於麻省理工學院媒體研究室的環境智慧組(Ambient Intelligence Group) 碩士畢業生鄧兆旻,目前正進行的計畫是透過大眾互動的製品或裝置的研究,期望能達到促進社群與公眾的社教互動。他曾參加數個互動設計計畫,包括MIT媒體實驗室的通用動力概念車初步設計和建築智慧材料計畫等等,鄧兆旻對使用數位科技在藝術性的表現上展現出深厚的興趣。

MIT媒體實驗室被譽為全球創意新秀的搖籃,是全世界「有創意的」年輕人最想去的地方。每年這個實驗室在全世界尋找最有天分的年輕人,在MIT的實驗室中創造、想像、實驗,實現不可能的夢想,除了夢想之外,MIT實驗室經由世界尖端企業主的長期支持,將理論化為無限商機。而15日至18 為期三天的夜市工作坊,將由李佳勳及MIT的成員們帶領台灣的的學子,以分組團隊的形式,深入在地文化,尋找媒體藝術的可能性,化不可能為可能。970814y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