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分享人生經驗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院士 29日與成大師生座談

ImgDesc
【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師生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有約,29日下午2時在電機系地下1樓令洋廳, 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是第六位得到諾貝爾獎的華人崔琦院士與師生座談,由前校長高強主持。崔琦院士說,獲得諾貝爾獎不是人生最大的目的,重點在於做人、做事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座談會主持人成大前校長高強說,非常難得邀請諾貝爾得主崔琦院士蒞臨成大訪問,此乃崔琦院士第一次到成大,原希望崔琦院士多談一些研究歷程,但崔琦院士希望和師生們輕鬆座談,崔琦院士平易近人,讓人耳目一新。

 崔琦院士聲稱最受罪的就是坐在禮堂裡聽台上的人教訓,引來師生莞爾。他說,基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今天大家可以輕鬆自由提問,問題沒有侷限,很想藉此與年輕人比鄰而坐的時間,以一位活多了幾十年、所見所聞比較多一點,以及幾十年的國外經驗、美國教書經驗等的身份,與大家交換意見並分享人生經驗。

 學生提問包括兩岸學生或國外研究生的研究態度是否有差異?如何教好學生?做為一個傑出的研究團隊人數應該多少才適當?支撐研究的動力是什麼?做研究有沒有妙方?教導學生最大的滿足是什麼?等等。

 崔琦院士對於成大師生的提問均一一回答,他說,兩岸的研究生與國外研究生是有一點差異,以曾接觸的研究生來說,西歐的學生特別有衝勁,研究特別認真,尤其在語言的表達方面很好,兩岸研究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比較需要加強。

探究研究之成功因素,需要靠清楚的邏輯概念,以及文字的表達能力,有好的文字表達能力,才能將研究成果做完整的呈現。至於如何培養表達能力,崔琦院士認為,多多閱讀一些不錯的書籍,拓展自己眼界,並做到以最少的文字表達出清晰的邏輯與完整的論點。

 另外,他也指出,教導學生最大的滿足就是看見學生對社會有貢獻,身為師長要讓學生有機會發揮,能夠傾聽學生的心聲,當學生犯錯時能夠加以諒解,並與以鼓勵。至於,做為一個傑出的研究團隊人數應該多少才適當?崔琦院士說明,一個有效率的研究團隊六個人最適當,人數太多需要冗長的時間用於開會討論,不做事的人開很久的會也沒關係,但是對於真正想做事的人,三分鐘都嫌多。

 針對支撐研究的動力是什麼?崔琦強調,最重要的是有自信心,但是獲得自信心並不容易,起先要勇於嘗試,先從小的、簡單的著手,等逐漸有成就再做大的嘗試。再者,研究生的好壞不是用分數來衡量其能力。

至於做研究有沒有妙方?崔琦院士說,研究是完全沒有妙方,最重要的是打好根基,一般來說,做研究十年以上才能看到結果,但是很嚴重的問題是學校的年終考評,總是需要看看成果,我們都知道許多成果都是硬擠出來的,這不是好現象。此外,崔琦院士也特別稱讚台灣擔任老師的待遇不算好,卻能夠為教育犧牲奉獻,令人欽佩。

 中央研究院院士崔琦,1939年生,目前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1998年和史丹福大學教授賴夫林、哥倫比亞大學的德國裔教授史多爾摩,共同獲獎。三人以發現電子在強力磁場中共同運作時,可以形成新型態的粒子,對量子物理學與現代物理學的研究,產生深遠影響而得獎。

 崔琦院士在物理學和電子工程學領域的表現卓著,除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外,並榮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美國物理學會與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資深會員等,為國際知名之華裔科學家。970128y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