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鼎談性別與文學史 有女性觀點 強調應跳脫性別政治框架正視女性在台灣文學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採訪記者 : t 於 March 07, 19102 at 17:07:20 :
新聞內容 :
【台南訊】由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場「台灣文學鼎談2002系列--性別與文學史」,於昨(七)日下午二時在成大文學院修齊大樓「修齊講堂」登場。邱貴芬、李癸雲、應鳳凰等三位女性學者,針對性別與文學的關聯與影響,有一番精彩的論戰。都強調應跳脫性別政治的框架,正視女性寫的文學、具有女性意識的文學以及女性本身,在台灣文學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與影響力。
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應鳳凰介紹「性別與文學史」的主談人都是國內傑出的女性學者,她喜悅地表示,這場鼎談由於邱貴芬教授的特別安排,以電話錄音的方式,讓遠在淡江大學的知名學者李元貞教授與范銘如教授得以將理念傳至這場鼎談中,又邀集其中興大學師生蒞臨,成為北、中、南三大區域的學者所構成的「大鼎談」,另由於李癸雲助理教授身懷六甲,而使得台上鼎談者至少有四位,也成為一場充滿女性與母愛的鼎談。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系主任邱貴芬教授,是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近年來一直以比較文學的方法與角度,對台灣女性小說作脈絡性的探討與整理,編撰台灣女性小說選集,為女性文學史的書寫鋪路。她的講題是「向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借光」,涉及「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文學有什麼不同?」、「什麼叫做台灣文學?」、「文學史寫作方法」等。
邱貴芬教授首先以「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文學」有什麼不同做為開場,結合婦女運動大老、台灣女性文學前輩李元貞與范銘如的論點,綜合出女性文學是以性別文基礎下定義,早期西方曾將女性文學定義為「by woman for woman about woman ─女作家為女人寫有關女人的故事」,這立場很快被質疑,後來將女性文學定義為凡是女性作家的作品都可稱為女性文學,但男性作家以女性角度寫的並不能稱為女性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則是主觀意識上表達特定的、對性別的壓迫之類的思考,認知性別政治並為改善性別政治之現況者,以女性主義為觀點切入發表的作品,都可稱為女性主義文學。即女性文學不見得是女性主義文學,女性作家不見得是女性主義作家,女性主義代表的是觀點,不牽涉作家性別。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的李癸雲教授,目前正任教成大中文系,她的博士論文以「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體」為主題,對戰後台灣女性詩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極有心得,在鼎談中將以現代詩中的女性主體,女性詩作的語言實踐為題,分為「台灣的男性如何看待女性詩」、「台灣的女性看女性詩」、「女性詩史該如何被期待」三部份加入文學史主題的對話。
李癸雲助理教授以一些特別觀點去評論,對於一些當代名作家的論點也有逆向思考。李癸雲助理教授表示,台灣的女性詩在詩史上受到忽略或被消音的原因,一是女性詩在詩選上的比例明顯少很多,編輯者多為男性或是以男性的角度去選擇詩,她指出名詩人余光中的論文《李清照之後》中的評論,「李清照在中國詩詞上的成就以女性創作而言,不但是空前,到目前為止,恐怕是絕後,就目前台港的文壇來說,女作家最活躍的園地仍是散文與小說,而不是詩。」她指出這段話否定了女性詩,她還指出許多人在評論女性的詩時,都將女性詩框架在「婉約」中,認為女性詩不外鴛鴦蝴蝶式、顧影自憐等來表達感傷,選詩也受到這樣的刻版印象框架所影響,四十幾年來在台灣的詩壇上是充滿性政治的現象的。
李癸雲助理教授還指出,李元貞教授去年出的《紅的發紫》女性詩選中提到女性詩有兩個大忌,一是自憐式的告白,在愛情中是被動等待的角色;另一大忌是故作新潮,寫一些露骨的情慾或賣弄色相。但李癸雲助理教授認為情慾反而是女性詩學上所強調的一點,這大忌剛好是女性詩的革命。她說,女性詩在外在環境與內在故有的評價下,造成女性位置被固定與忽略。
成大台文所應鳳凰助理教授從台灣文學生產場域出發,留意到文學史的建構,不能單看文學作品、作家個人,還要注意作品背後的環境因素,例如文學獎與媒體會去促成、影響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產生,例如有文學獎的設立,有些作品是為了得獎而寫;又例如研究五十年代文學,在反共文學盛行的背景下,林海音在當時扮演重要角色,許多戰後第一代作家黃春明、鍾肇政、鍾理和等人都提出,要不是當時任聯合副刊總編的林海音刊出他們的第一篇文章,他們也有可能不再繼續創作,所以林海音不但是當時唯一的女性報紙副刊主編,更帶動起不同於反共文學的文學作品,深深影響台灣文學的發展走向。所以,應鳳凰助理教授認為,從台灣文學生產場域而言,不僅看文學作品,還一定要注意在台灣文壇一直貢獻良多女性編輯群與出版家,對台灣文學的影響。910307t(湯千儀)
新聞內容 :
【台南訊】由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場「台灣文學鼎談2002系列--性別與文學史」,於昨(七)日下午二時在成大文學院修齊大樓「修齊講堂」登場。邱貴芬、李癸雲、應鳳凰等三位女性學者,針對性別與文學的關聯與影響,有一番精彩的論戰。都強調應跳脫性別政治的框架,正視女性寫的文學、具有女性意識的文學以及女性本身,在台灣文學中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與影響力。
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應鳳凰介紹「性別與文學史」的主談人都是國內傑出的女性學者,她喜悅地表示,這場鼎談由於邱貴芬教授的特別安排,以電話錄音的方式,讓遠在淡江大學的知名學者李元貞教授與范銘如教授得以將理念傳至這場鼎談中,又邀集其中興大學師生蒞臨,成為北、中、南三大區域的學者所構成的「大鼎談」,另由於李癸雲助理教授身懷六甲,而使得台上鼎談者至少有四位,也成為一場充滿女性與母愛的鼎談。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系主任邱貴芬教授,是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近年來一直以比較文學的方法與角度,對台灣女性小說作脈絡性的探討與整理,編撰台灣女性小說選集,為女性文學史的書寫鋪路。她的講題是「向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借光」,涉及「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文學有什麼不同?」、「什麼叫做台灣文學?」、「文學史寫作方法」等。
邱貴芬教授首先以「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文學」有什麼不同做為開場,結合婦女運動大老、台灣女性文學前輩李元貞與范銘如的論點,綜合出女性文學是以性別文基礎下定義,早期西方曾將女性文學定義為「by woman for woman about woman ─女作家為女人寫有關女人的故事」,這立場很快被質疑,後來將女性文學定義為凡是女性作家的作品都可稱為女性文學,但男性作家以女性角度寫的並不能稱為女性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則是主觀意識上表達特定的、對性別的壓迫之類的思考,認知性別政治並為改善性別政治之現況者,以女性主義為觀點切入發表的作品,都可稱為女性主義文學。即女性文學不見得是女性主義文學,女性作家不見得是女性主義作家,女性主義代表的是觀點,不牽涉作家性別。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的李癸雲教授,目前正任教成大中文系,她的博士論文以「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體」為主題,對戰後台灣女性詩人及其作品的研究極有心得,在鼎談中將以現代詩中的女性主體,女性詩作的語言實踐為題,分為「台灣的男性如何看待女性詩」、「台灣的女性看女性詩」、「女性詩史該如何被期待」三部份加入文學史主題的對話。
李癸雲助理教授以一些特別觀點去評論,對於一些當代名作家的論點也有逆向思考。李癸雲助理教授表示,台灣的女性詩在詩史上受到忽略或被消音的原因,一是女性詩在詩選上的比例明顯少很多,編輯者多為男性或是以男性的角度去選擇詩,她指出名詩人余光中的論文《李清照之後》中的評論,「李清照在中國詩詞上的成就以女性創作而言,不但是空前,到目前為止,恐怕是絕後,就目前台港的文壇來說,女作家最活躍的園地仍是散文與小說,而不是詩。」她指出這段話否定了女性詩,她還指出許多人在評論女性的詩時,都將女性詩框架在「婉約」中,認為女性詩不外鴛鴦蝴蝶式、顧影自憐等來表達感傷,選詩也受到這樣的刻版印象框架所影響,四十幾年來在台灣的詩壇上是充滿性政治的現象的。
李癸雲助理教授還指出,李元貞教授去年出的《紅的發紫》女性詩選中提到女性詩有兩個大忌,一是自憐式的告白,在愛情中是被動等待的角色;另一大忌是故作新潮,寫一些露骨的情慾或賣弄色相。但李癸雲助理教授認為情慾反而是女性詩學上所強調的一點,這大忌剛好是女性詩的革命。她說,女性詩在外在環境與內在故有的評價下,造成女性位置被固定與忽略。
成大台文所應鳳凰助理教授從台灣文學生產場域出發,留意到文學史的建構,不能單看文學作品、作家個人,還要注意作品背後的環境因素,例如文學獎與媒體會去促成、影響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產生,例如有文學獎的設立,有些作品是為了得獎而寫;又例如研究五十年代文學,在反共文學盛行的背景下,林海音在當時扮演重要角色,許多戰後第一代作家黃春明、鍾肇政、鍾理和等人都提出,要不是當時任聯合副刊總編的林海音刊出他們的第一篇文章,他們也有可能不再繼續創作,所以林海音不但是當時唯一的女性報紙副刊主編,更帶動起不同於反共文學的文學作品,深深影響台灣文學的發展走向。所以,應鳳凰助理教授認為,從台灣文學生產場域而言,不僅看文學作品,還一定要注意在台灣文壇一直貢獻良多女性編輯群與出版家,對台灣文學的影響。910307t(湯千儀)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