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寶石昨現身成大 圖書館推出藏書票展
採訪記者 : t 於 October 17, 2003 at 16:03:06 :
新聞內容 :
【台南訊】值此涼風漸起之際,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捧出一朵藝術的小花兒─藏書票饗宴讀者。成大圖書館於昨(十七)日起至卅一日在圖書館地下一樓藝術走廊舉行「紙上寶石─藏書票展」活動,除了推出首套成大圖書館藏書票之外,亦舉辦藏書票展覽,會中並邀請臺北彩印藏書票協會南下共襄盛舉展出多款藏書票。成大圖書館希望藉著藏書票這在萬物蕭瑟的秋季裡,喚起讀者,一同體驗書香的清新氣息,懷一顆反璞歸真之心。
成大圖書館副館長侯雲卿表示,希望藉由「紙上寶石─藏書票展」活動,讓讀者認識藏書票的歷史及象徵意義,並從中激起讀者內心對書籍歸屬的真摯情感及體驗藏書票的藝術美感。本次展覽在質和量的方面都有相當豐富的收藏,深具觀賞和研究的價值,將引領大家進入藏書票璀璨的瑰寶世界。
在昨日下午二時卅分在圖書館地下一樓舉辦開幕茶會,現場邀請了台北彩印藏書票協會藝術總監潘許益蒞臨製作藏書票,達到以藏書票會友之趣。而成功大學圖書館同時推出的首套藏書票,一套十二張,圖樣內容為建築系王維潔老師的水彩畫作,每張均鈐一方圖書館藏章及「Ex-Libris」字,設計精美,頗值得收藏。王維潔老師曾數度於海外及本地舉辦個展,作品屢獲佳評,畫風自成格局,拋墨拖迤之際即勾勒對象物之神韻,筆間保有含蓄的文人風。無怪乎德國之媒體曾給予「通往彼岸之路,介於東西方之間的水彩」的評語。此次圖書館藏書票所採用的圖案,內容包括人物、樹木、風景,皆具有獨特氣息。
此次藏書票特展中,除了推出成大圖書館首套藏書票以外,還展出成功大學圖書館印製的首批藏書票和台北彩印藏書票協會所提供的多款精緻藏書票作品。對藏書票有興趣的讀者,可於本次展覽中看到此套藏書票和國際知名作家的精品,以及一枚由彩印藏書票學會的藝術總監潘許益所收藏的日據時代「台北帝國大學藏書票」原作。
「紙上寶石─藏書票展」由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主辦,台北彩印藏書票學會協辦,Swets Blackwell、飛資得資訊有限公司、聯吉文書有限公司、普傑實業有限公司、群翰科技公司、魚羊鮮豆咖啡贊助。
在中國,因中國人喜愛金石,好於其上鑴刻姓名、字號或書齋名作為藏書章,蓋在書籍上,以表明書籍的持有者。在西方,人們喜歡將藏書票作為書籍持有者的標誌。藏書票是一種以版畫型式的圖案貼在書的扉頁,表示書籍為某人或某機構所擁有的藏書標誌。
藏書票起源於德國,大約是西方印刷書籍出現的時候。最早為人所知的藏書標幟於西元一四五九至一四七○年間產生,後來由於印刷術的發達及版畫技法的廣為利用(其實藏書票就是一種小型版畫,或稱微型版畫),因而逐漸於西方世界流行。十五世紀以來,因藏書票輕巧精緻,奪人眼目,便擁有「版畫珍珠」、「紙上寶石」的雅號。
藏書票的主要構成包括主人姓名以及EX.LIBRIS字樣(由書而出)字樣,以及經過細心設計之圖樣。EX.LIBRIS英文譯為「From the library of…」,為屬於某人或某圖書館藏書之意,後來日本人將它翻譯成「藏書票」,日據時代傳入台灣後一直沿用至今。因為藏書票的功能主要是標誌圖書的擁有人,因此一定要具備票主的名號。此票妙用無窮,初始目的乃是將之沾粘於書之內封面或扉頁,與他人區隔而彰顯註記藏書主人;後來文人以私家藏書票交相贈友,因各家藏書票趣味不同,乃起了集票的風氣。
藏書票是品味的象徵,製作藏書票者無不絞盡腦汁,以期在各名家競艷中脫穎而出征人心魂。僅管我國的藏書票在北宋時期即行之,近代興起收集藏書票的風氣卻是在留日學者郁達夫、葉靈鳳等人的鼓吹之下成事。至於本島的藏書票製作風尚是由日人帶進。
藏書票非限於個人使用,只要是樂書之團體,無不以製作屬於自己的藏書票為樂事。藏書閣、書院、讀書會、各級學校圖書館,皆能有此一備與其他團體交流。近日臺北的藏書票大展之中,即以臺北帝大(臺大前身)之臺灣原住民主題的藏書票引起許多注目。大學圖書館製作藏書票,可收推廣閱讀、陶冶大眾性靈之效。921017t
※成大圖書館首套藏書票以建築系王維潔老師畫作為主,該藏書票內對其介紹,摘錄如下:
王維潔,書票畫者。滿人,原籍北京。先人為清宗室之後。其人奇也,博文強記、言辭機鋒;好促狹、逞幽默;諳音律、通命理、廣習外邦語文,以周遊諸國。寄情於丹青,無師自通,怡然也。寄身成大,授設計、音樂、與建築歷史理論等課程。
慣以繪畫作記。畫風清澈不群,雖用苦澀的顏色仍飽足畫紙的透徹無瑕,渲染多次的纖維仍絲絲揚立。他的畫,帶有沉重的輕盈。曾於奧地利、瑞士、德國舉辦個展,媒體評論為「通往彼岸之路,介於東西方之間的水彩」、「這些畫彷彿來自異質世界,美麗卻又陌生」。他傾心於線條與筆觸如何反映光線與空氣的顫動,將生命呈顯如在倒影如在夢境之中。
王維潔老師早年留學歐美,受西方的影響頗深。然而他認為水墨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是該堅持維護的瑰寶。為了融合東方與西方的氣韻,他以鋼筆勾勒輪廓,再使用中國毛筆敷色。透過鋼筆及毛筆獨特的筆觸與鋒毫,保留中國畫的快意氣韻及詩意靈動,展現介於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氣質,自有一種雙重趣味的文人畫風。特別一提,先生畫作署名特出,常引人好奇發問。以王維潔簽名者,拆解各字分開畫簽,成為雙雙對對人兒手牽手之狀。另有樸趣之二、三畫名:阿黽、阿醜、笑儂,可見先生之活潑本性。黽者乃澤中巨蛙,以肚大而足細自比為蛙,故名,躍然蹦足於天地,喜茲常保童稚之心。阿醜乃因自笑貌陋而得名。笑儂復有自嘲之意。望諸君觀畫時,得失皆忘,懷一顆反璞歸真之心。
新聞內容 :
【台南訊】值此涼風漸起之際,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捧出一朵藝術的小花兒─藏書票饗宴讀者。成大圖書館於昨(十七)日起至卅一日在圖書館地下一樓藝術走廊舉行「紙上寶石─藏書票展」活動,除了推出首套成大圖書館藏書票之外,亦舉辦藏書票展覽,會中並邀請臺北彩印藏書票協會南下共襄盛舉展出多款藏書票。成大圖書館希望藉著藏書票這在萬物蕭瑟的秋季裡,喚起讀者,一同體驗書香的清新氣息,懷一顆反璞歸真之心。
成大圖書館副館長侯雲卿表示,希望藉由「紙上寶石─藏書票展」活動,讓讀者認識藏書票的歷史及象徵意義,並從中激起讀者內心對書籍歸屬的真摯情感及體驗藏書票的藝術美感。本次展覽在質和量的方面都有相當豐富的收藏,深具觀賞和研究的價值,將引領大家進入藏書票璀璨的瑰寶世界。
在昨日下午二時卅分在圖書館地下一樓舉辦開幕茶會,現場邀請了台北彩印藏書票協會藝術總監潘許益蒞臨製作藏書票,達到以藏書票會友之趣。而成功大學圖書館同時推出的首套藏書票,一套十二張,圖樣內容為建築系王維潔老師的水彩畫作,每張均鈐一方圖書館藏章及「Ex-Libris」字,設計精美,頗值得收藏。王維潔老師曾數度於海外及本地舉辦個展,作品屢獲佳評,畫風自成格局,拋墨拖迤之際即勾勒對象物之神韻,筆間保有含蓄的文人風。無怪乎德國之媒體曾給予「通往彼岸之路,介於東西方之間的水彩」的評語。此次圖書館藏書票所採用的圖案,內容包括人物、樹木、風景,皆具有獨特氣息。
此次藏書票特展中,除了推出成大圖書館首套藏書票以外,還展出成功大學圖書館印製的首批藏書票和台北彩印藏書票協會所提供的多款精緻藏書票作品。對藏書票有興趣的讀者,可於本次展覽中看到此套藏書票和國際知名作家的精品,以及一枚由彩印藏書票學會的藝術總監潘許益所收藏的日據時代「台北帝國大學藏書票」原作。
「紙上寶石─藏書票展」由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主辦,台北彩印藏書票學會協辦,Swets Blackwell、飛資得資訊有限公司、聯吉文書有限公司、普傑實業有限公司、群翰科技公司、魚羊鮮豆咖啡贊助。
在中國,因中國人喜愛金石,好於其上鑴刻姓名、字號或書齋名作為藏書章,蓋在書籍上,以表明書籍的持有者。在西方,人們喜歡將藏書票作為書籍持有者的標誌。藏書票是一種以版畫型式的圖案貼在書的扉頁,表示書籍為某人或某機構所擁有的藏書標誌。
藏書票起源於德國,大約是西方印刷書籍出現的時候。最早為人所知的藏書標幟於西元一四五九至一四七○年間產生,後來由於印刷術的發達及版畫技法的廣為利用(其實藏書票就是一種小型版畫,或稱微型版畫),因而逐漸於西方世界流行。十五世紀以來,因藏書票輕巧精緻,奪人眼目,便擁有「版畫珍珠」、「紙上寶石」的雅號。
藏書票的主要構成包括主人姓名以及EX.LIBRIS字樣(由書而出)字樣,以及經過細心設計之圖樣。EX.LIBRIS英文譯為「From the library of…」,為屬於某人或某圖書館藏書之意,後來日本人將它翻譯成「藏書票」,日據時代傳入台灣後一直沿用至今。因為藏書票的功能主要是標誌圖書的擁有人,因此一定要具備票主的名號。此票妙用無窮,初始目的乃是將之沾粘於書之內封面或扉頁,與他人區隔而彰顯註記藏書主人;後來文人以私家藏書票交相贈友,因各家藏書票趣味不同,乃起了集票的風氣。
藏書票是品味的象徵,製作藏書票者無不絞盡腦汁,以期在各名家競艷中脫穎而出征人心魂。僅管我國的藏書票在北宋時期即行之,近代興起收集藏書票的風氣卻是在留日學者郁達夫、葉靈鳳等人的鼓吹之下成事。至於本島的藏書票製作風尚是由日人帶進。
藏書票非限於個人使用,只要是樂書之團體,無不以製作屬於自己的藏書票為樂事。藏書閣、書院、讀書會、各級學校圖書館,皆能有此一備與其他團體交流。近日臺北的藏書票大展之中,即以臺北帝大(臺大前身)之臺灣原住民主題的藏書票引起許多注目。大學圖書館製作藏書票,可收推廣閱讀、陶冶大眾性靈之效。921017t
※成大圖書館首套藏書票以建築系王維潔老師畫作為主,該藏書票內對其介紹,摘錄如下:
王維潔,書票畫者。滿人,原籍北京。先人為清宗室之後。其人奇也,博文強記、言辭機鋒;好促狹、逞幽默;諳音律、通命理、廣習外邦語文,以周遊諸國。寄情於丹青,無師自通,怡然也。寄身成大,授設計、音樂、與建築歷史理論等課程。
慣以繪畫作記。畫風清澈不群,雖用苦澀的顏色仍飽足畫紙的透徹無瑕,渲染多次的纖維仍絲絲揚立。他的畫,帶有沉重的輕盈。曾於奧地利、瑞士、德國舉辦個展,媒體評論為「通往彼岸之路,介於東西方之間的水彩」、「這些畫彷彿來自異質世界,美麗卻又陌生」。他傾心於線條與筆觸如何反映光線與空氣的顫動,將生命呈顯如在倒影如在夢境之中。
王維潔老師早年留學歐美,受西方的影響頗深。然而他認為水墨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是該堅持維護的瑰寶。為了融合東方與西方的氣韻,他以鋼筆勾勒輪廓,再使用中國毛筆敷色。透過鋼筆及毛筆獨特的筆觸與鋒毫,保留中國畫的快意氣韻及詩意靈動,展現介於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氣質,自有一種雙重趣味的文人畫風。特別一提,先生畫作署名特出,常引人好奇發問。以王維潔簽名者,拆解各字分開畫簽,成為雙雙對對人兒手牽手之狀。另有樸趣之二、三畫名:阿黽、阿醜、笑儂,可見先生之活潑本性。黽者乃澤中巨蛙,以肚大而足細自比為蛙,故名,躍然蹦足於天地,喜茲常保童稚之心。阿醜乃因自笑貌陋而得名。笑儂復有自嘲之意。望諸君觀畫時,得失皆忘,懷一顆反璞歸真之心。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