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圖書館古台灣地圖陶壁 揭幕 師生集體陶鑄釉燒拼貼而成古台灣地圖 古意中饒富鮮味

採訪記者 : t 於 April 27, 2004 at 16:22:36 :

新聞內容 :

【台南訊】由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師生親自鑄製、座落於成大總圖書館地下一樓藝術走廊外南側牆面的「古台灣地圖」陶壁,昨(廿七)日下午三時三十分在成大校長高強、圖書館館長陳祈男共同主持下揭幕,一幅古台灣地圖與藝文濃厚的藝術走廊相輝映,讓圖書館的氣氛古意中饒富鮮味。

成大校長高強致詞時表示,台灣最早的古都是台南,成大又是台南最大的大學,今日成大圖書館古台灣地圖陶壁完成與揭幕意義有三,一是緬懷先人,開疆闢土之辛苦,是歷史意義;二是圖書館內,圖輿本身就是重要參考工具書之一,是展示與學習意義;三是由成大師生所製作,其學術意義更顯重要。

古台灣地圖陶壁,由藝術研究所高燦榮副教授利用教學之便帶領學生依古台灣地圖放大比例製作完成的藝術作品,高三百四十公分,寬一千○七十七公分,由五百七十塊大小相同的陶板燒製拼貼而成,總工程自去(九十二)年底動工至今年三月多完成,費時數月,造價四十餘萬元。

全部由師生們一手策劃並親自鑄製拼貼而成的大面積公共藝術品,在大學中尚屬罕見的創舉,古台灣地圖陶壁以橫臥的方式呈現,左端為台灣頭的雞籠城(基隆),右為台灣南端的沙馬磯頭山(屏東一帶),北起中央山脈,南至西部沿海。高燦榮副教授表示,雖然此一古地圖無法確實描繪出台灣確實的幅員,僅畫出中央山脈以西的部分,且以台灣府(台南)為中心,與實際比例差異極大,但仔細審查仍可看到當時台灣的重要市鎮與現今的城市分布相當雷同,如此「以小看大,以古審今」的古意中饒富鮮味。

高燦榮副教授表示,為讓作品達到「以小看大,以古審今」的宏觀效果,寓教育於藝術之中,特別挑選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的<清初海疆圖說>中的台灣地圖作為樣本,並在古地圖上的台灣台南部分,加上一個成大代表圖,以成大大成館為主題,並加註成大創校年份一九三一年。高燦榮副教授進一步表示,因為清康熙年間台灣納入清代版圖,故在清雍正國家版圖中,台灣也比較完整呈現,具有其歷史意義。

成大自圖書館新館啟用以來,各界對於該館的壯麗外觀有著極深的印象。圖書館在陳祈男館長積極美化圖書館內外部,除了設置雕塑品外,經原建築師陳柏森建議,並與成大公共藝術小組委員建築系林憲德教授、總務長張志強、藝術所副教授高燦榮副教授研商後,決定由高燦榮副教授利用教學之便,帶領學生規劃設計一幅陶製「古台灣地圖陶壁畫」,以豐富美化圖書館地下一樓外圍南側的壁面。

古台灣地圖燒製工程小組,除高燦榮副教授擔任總指導外,參與之教授及學生,更涵蓋藝術所、地科所、資訊所、環工系,諸如負責陶版製作的環工系林素貞教授、藝術所碩一陳慶隆、邱美仁、洪韻筑、陳寄閑、許若凡、藝術所碩二張婉琪、蔡杰芸、黃鉦傑、吳欣怡、地科所碩一江婉琪、資訊所碩二張格銘、林子傑、陳亦喬。負責釉燒完成的藝術所碩三陳述巧、藝術所碩士陳恭誠等十六人。其中,陳恭誠是藝術所畢業校友,不但對陶藝有興趣,更已是陶藝方面的專家,主動全程協助陶壁畫之燒製工程。930427t


◎補充資料:
依據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的<清初海疆圖說>一書【臺灣圖說】中所言:「臺灣,古荒裔地也…所謂古老之傳聞者,近自明始。宣德間,太監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風過此…天啟元年,顏思齊為東洋國(日本)甲螺(漢人頭目),引倭屯聚於臺,鄭芝龍附之,始有民居…荷蘭人舟遭颶風飄此…借居於倭。以牛皮剪如繩縷圈匝數十丈地…己亥,鄭成功自江南喪敗…進取臺灣。從鹿耳門屈曲盤旋…成功就台灣土城居之,改台灣為安平鎮、赤崁為承天府…康熙二十一年,靖海將軍侯施琅統帥舟師進軍,平定臺灣」「按臺灣形勢,狀如腰子,枕東北而趨西南。沿邊計程二千餘里,坡嶺清壑,鳥道羊腸…迤東一帶,舟楫不通,水多老古石,山多異人怪毒,顯有能到者」「此圖西向內地一帶,所有可灣船泊宿之處,歷繪不爽。圖中各社,多屬番人雜處。山後一帶,莫可稽考矣」。由上所述,可對當時的台灣獲得粗淺的印象。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