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年輕學者典範」專欄系列報導 柳川肯助理教授 獨立思考 不為追求所謂的「成功」設定較低的目標

ImgDesc
「我希望學生是願意失敗的」,成大建築系助理教授川肯,期盼學生有企圖心去做很難的事,甚至連老師也從沒想過、做過的事,師生一起討論、研究,學生應該要有作品被老師打回票的勇氣,而不是為了成功或為了得到老師的稱讚,訂定較低的目標。他笑說,自己在進入建築研究所前,在視覺設計學程的第一個學期,作品就是被老師打下來,進入研究所後他就再也不怕上台發表作品被老師批評了。

在美國長大的柳川肯,來台任教3年多,他說,和美國學生比起來,台灣的學生比較乖,他在美國求學時,班上的同學都被求要獨立思考「我想要做什麼?」老師只是顧問的角色;台灣學生常把老師當成領導,比較想知道「老師想要什麼?」一直想要做到老師的要求。一味的去揣摸這種態度很可惜的,因為未來出社會後面對客戶或老闆,可能也會用一樣的態度去做事。

柳川肯助理教授強調地說,建築與生活習習相關,「在建築師的生活裡,設計,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建築師最重要的,不是在想一個人的設計、滿足一個人的要求,而是同時也要符合社會、城市的要求。」。而且,建築也不是只為現在而設計還要為5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人想,「建築師的責任很大,求學時不能只是達到老師的要求,出社會也不能只顧慮客戶的要求,應該要想到更多事情,不能短視。」

柳川肯助理教授擁有洛杉磯大學建築碩士、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環境/工業設計學歷,但大學二年級以前,他學的其實是資訊科學,因通識課程接觸到建築史,對建築產生興趣,轉而投入建築領域。現在除了在建築系任教,同時也擔任C-Hub創意工廠總監。

在教導學生時,他採取較自由的方式,引導學生動腦思考,想想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並將想法做出建築相關的設計,而非等著別人來說「你該怎麼做。」
他說,學生在學校裡想做的事情都是課程的作業,想要推動創意工廠並不容易,3年前幾乎沒有人去,為了吸引學生,他結合課程讓學生願意走進來。

柳川肯助理教授說,工業發展會影響到城市空間,例如,工作的地方和居住的地方距離遠了,運送貨物需要,才有了高速公路;而現在大部分的建築都長得很像,是因為工業大量生產,很多都是用一些基本的建築組件安裝起來的。

工業4.0在全球掀起浪潮,柳川肯助理教授指出,工業4.0的發展讓VR、3D列印技術,讓原本在電腦裡面的東西可以直接被做出來,這些在工廠裡發生的改變,也會影響到建築,從大量生產到客制化,以後用這些產品蓋出來的建築就會不一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柳川肯的課堂上,教學生自己組裝3D列印機,還要為3D列印機增加一項新功能,設計出新的工具。他帶著學生一起動腦,找出更多新可能,希望學生至少能從做的過程中獲得影響,讓想法變多、視野變得更大,了解現在的狀況,思考自己的未來。「你必須自己去想,而不是等著別人告訴你怎麼做。」

剛開始,有些學生擔心自己做不到,不敢修他的課,也有學生認為他的課很難,柳川肯助理教授也知道,無法預期學生們在一個學期內就能馬上達到這樣的要求,所以他花更多時間去陪伴,一週1次的課,他會和學生見面2、3次,前半學期陪他們學會組裝機器、電腦技術,後半學期則開始推著學生去思考,「每次回頭再去看,都覺得學生蠻厲害的。」

他鼓勵學生、幫助學生,讓學生願意繼續研究下去,可是絕對不會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否則學生不能學到東西,也不會知道設計課程到底有沒有用,「如果只是接受老師給的想法,依照老師說的去修改設計,雖然很容易,但你將永遠無法跳出老師的視野,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回首3年在成大教學與研究的歷程,柳川肯並不覺得自己成功,而是一直在「拚鬥」,研究的過程中常會遇到困難,比如找不到經費,或研究一直失敗,但他會嘗試找另一個方式去解決,「即使研究沒有成功,也不覺得全部都失敗,至少會有一部分是做對的、可以留下來,相信會有好的發展」,他也認為研究一定要有目標,但不是最重要的,過程會學到很多,如果只是一昧追求所謂的「成功」,而設定較低的目標或是不注重過程,並沒有意義,

川肯目前研究的方向包括教育部分,如何設計一個適合工業4.0的課程,和學生一起研究;以及研究工業4.0與建築的關係,了解建築可能的發展,找出可以蓋出新建築的新技法。

對於想要投入科學研究的年輕學生,柳川肯說,「鼓勵、相信他們,是最重要的。」他認為,目前台灣的環境,讓年輕人感覺不到自己有機會,年輕人才會往國外跑,這很可惜,希望年紀較長的世代,能讓年輕人有發揮的機會。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學生時代一定要把握機會,把自己真的想做的東西做出來,不要害怕失敗。

柳川肯
成大建築系助理教授
NCKU C-Hub創意工廠總監
學歷:加州洛杉磯大學建築碩士
   環境/工業設計,藝術中心設計學院
專長及研究領域:建築設計
        CAD/CAM 建築製造技術
        高級表面建模
        高級參數設計

(圖文/劉婉君)
1060814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