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建築系畢業展 探索社會議題以建築空間回應問題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台北訊】建築,不只是建築,還涉及都市環境、人文關懷、社會現象等議題
!成功大學建築系應屆畢業生即將步入社會之際在台北松山菸廠一號倉庫舉行壹零伍級畢業展,呈現在校所學之外也要讓大眾看見他們對社會現況、環境議題的關切與探討,以及建築方式回應問題,也盼能激發起參觀者對都市、環境的看法。

成大建築系,全國頂尖,學生所受的理論基礎與實務經驗相當紮實,6月11日下午1時30分舉辦一年一度的畢業展開幕式,38名畢業生、38件作品,展現他們從議題發想、反思,到以最適合的建築空間來回應社會,每件都是歷時一年的嘔心瀝血之作。台北展展期自6月10日起至18日,成大學生作品外,國立新加坡大學建築系畢業生亦提供16件畢業作品圖共同參展,交流之外也增加展覽的廣度。

向來關心學生、樂於鼓勵學生的蘇慧貞校長特地出席開幕式,表達對學生的支持與肯定。教育部次長姚立德、立委吳思瑤,規劃設計學院院長吳豐光、系友陳邁建築師、系友李祖原建築師、系友陳柏霖建築師等等師長都出席鼓勵與祝賀。

蘇慧貞校長致詞表示,台灣各角落都有人才,但對南部的同學來說他們表現與能見度必需到台北找到個據點才能被看見,成大建築系的學生不僅接受成大的教育,過程中也受到台南文化的影響,學生們每年以不同主題展現學習成果,去呈現所受的教育與社會影響。另外,也有建築系的學生長期帶著建築訓練在偏遠聚落,透過服務學習讓小朋友有機會了解建築是什麼以及未來的想像,希望數年後其中有人進入成大建築系,是因為當年成大建築系的學生為他們開啟了這樣一個可能性。成大也曾帶著台灣最古老的建築材料到歐洲做了四個月的展訪,這是整個中歐、東歐區域的民眾第一次了解台灣的歷史建築與文化宗教生活方式。

蘇慧貞校長指出,大家設計現在的建築,其實植基於對過去的理解、接觸,期待成大建築系人所設計的成品,都要能夠回答人類社會更高、更遠更延續的大問題,要將關懷與高度放入作品裡。

姚立德次長致詞說,建築師能將創意透與設計實際呈現在社會,而且一停留就是數10年或數百年,實在讓人羨慕。成大建築系是台灣建築界的龍頭,期盼成大建築系的學生畢業後能引領台灣建築風氣,塑造台灣風味的建築,成大學生有能力也有責任,期待學生畢業後繼續吸收養份,為台灣建立台灣風味的建築。

校友陳邁建築師說,學弟妹的畢業作品比起自己當年好很多,學弟妹很優秀,也顯成大建築系不斷前進。李祖原建築師告訴學弟妹,畢業設計只是一個開始,建築師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理想是核心議題,對社會有所貢獻最重要。

開幕典禮上,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吳思瑤立委分別頒獎給畢業設計表現傑出的5位學生:許毓琳「彌補」、陳平「山城,之後」、陳冠廷「Mind the gap」、簡任欣「水泥紀錄器」、吳友喬「園野,原也」。

建築系今年38名畢業生、38件作品,不同成長背景,擁有不同思考、關注不同興趣與議題,從天馬行空的議題發想、反思,到如何以最適合的建築空間來回應當初發想,每件都是歷時一年的嘔心瀝血之作。

畢業展總召邱紹安表示,大一到大四都不乏設計作品的經驗,但題目都是老師給的。畢業製作要完全一手包,大五這一年大家生活重心都放在畢業製作,一年的時間準備看似充裕,其實考驗大家對時間的掌控,前半年多在探索議題、研究與分析問題以及自由發想或反思,下學期才進入設計、實作階段;過程中有很多要妥協的掙扎,有的同學會遇到議題太大,難以建築空間回應問題的壓力,此時旁觀的老師都會給予建議,讓問題化小、讓作品得以完成。

邱紹安說,畢業製作最刺激的莫過於作品完成後的「評圖」階段,設計者要在大面前發表作品,接受老師、校外專業人士提問,以及捍衛作品,對表達力是一大考驗。每件作品評圖時間40分鐘,38作品費時三天時間才完成,感覺評圖是另類的成年禮。

38件作品關注的議題可分為都市環境、都市更新、公共層面、環境、居住、產業、敘事以及人文關懷,八個類別。有的學生透過「都市更新」議題,傳達重塑家鄉生活環境的期望,如來自桃園的邱紹安以桃園永和市場為背景--Markettopia(以思考市的未來想重新組織桃園舊新區內生產與娛樂關係)。

充滿人文、哲學思維的學生則試圖探究生、死;鐘予萱敘事議題的作品「再會邊境」,認為生死非一刀兩斷的分開,其實生死是相依相存,在很多人心裡「死」是進入另一個世界,生者、死者心理上還是有互動。背景設在新北市金山跳石海岸設置死生交融的邊境世界--殯葬空間。
長照2.0上路,學生王奕棋在人文關懷議題上,以艋舺公園為基地設計「慢活日常」, 要將無形照護融入老人日常生活,同時也照護到常聚集在公園的遊民。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