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可蘭經.頌:安.蘭」 挪威藝術家探討與想像的回教神秘世界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台南訊】回教、伊斯蘭世界,在很多西方人士眼中都覺得古老、神秘、女權有待加強等等;挪威白人男性藝術家艾文.瑞斯塔特(Eivind Reiertstad)刻意以女性藝術家「安.蘭」身份創作一系列「可蘭經.頌:安.蘭(Qu’Ran Chorus: Ane Lan)」作品,展現個人對回教世界的關注與探討極端主義回教國家女性的生活狀態,與眾不同的主題,期待愛好藝術者前來思索。

「可蘭經.頌:安.蘭」即日起至5月22日於成大光復校區成大藝坊展出,展品頗為多元,繪畫之外還有攝影、錄像裝置作品與物件等;該系列作品第一次在台灣展出,也是全球首次曝光。

「可蘭經.頌:安.蘭」策展人成大創產所助理教授陳明惠指出,艾文.瑞斯塔特多年前即透過作品探討以及關切回教女性權益等問題,去年法國遭受恐怖攻擊,歐盟對回教世界在不解之餘又多了排斥、恐懼的不安,讓艾文.瑞斯塔再次選定以回教為題材創作,幻化成回教女性的身份「安.蘭」去感受層層的限制以及壓制,並站在女權主義倡導者的角度發想,為回教女性同胞發聲。

攝影系列作品裡,「安.蘭」以立可拍相機拍下一系列中東生活場景,從懷孕女子到風景、人物、載貨牲口等讓人直覺是在中東地區拍攝的照片,事實上,全是「安.蘭」親友刻意打扮、營造的景象,也是創作者個人對中東文化的關注與想像。現場也展示影片作品,看似回教爭取自由的女戰士正準備進行一場游擊戰,衣飾卻又可見挪威傳統服飾特色,巧妙將回教女性的勇敢與挪威二戰時期女戰士做串連,也是藝術家試著去理解生活在不同伊斯蘭教地區回教女性的內在衝突與弔詭。

「安.蘭」還在回教男士戴的白帽頂端繡上圖案,刺繡是法國文化之一,在白帽頂繡上圖案,意味著將法國文化加值於回教,要引發觀者對不同文化的思考。

挪威藝術家艾文.瑞斯塔特(Eivind Reiertstad),於1972年生於挪威奧斯陸,他以「安.蘭」這個女性化的藝術家/作品計畫名稱,進行包括表演、音樂、錄像和攝影各種領域的創作。這些計畫名稱就像是個平台,供藝術家探討身分、性別等議題與社會、政治和歷史的關係,強調一種參照劇場和藝術史的表演與感受性。「安.蘭」這個名字,是來自於十九世紀第一位英國女權運動者安.蓮(Ann Land)的啟發,以表達關於性、性別和政治之議題與「單一身分認」之探究。

艾文.瑞斯塔特,以「安.蘭」之名已參與許多國際性展覽,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巴西聖保羅Paco das Artes、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及第10屆伊斯坦堡雙年展。瑞斯塔特亦在許多國際影展展出他的錄像及表演作品,包含2010年希臘雅典MIR國際媒體藝術節、2010年聖彼得堡國際實驗藝術節、2015年挪威奧斯陸PAO國際表演藝術節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