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SiLican團隊將赴美國矽谷 爭取國際創投青睞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台南訊】鋰電池負極材料幾乎都是石墨,但石墨的電容量有限,全世界都在找尋更理想的材料,矽材料最被看好只是有許多關鍵問題待突破,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系劉全璞教授率團隊投入矽材料取代石墨研究,短短3年即獲得跳躍性進展;成大要為台灣培養具國際競爭力的新創公司,2月中旬將送團隊到全世界創新創業的聖地美國矽谷培訓,一方面提升團隊視野、激發更強大的創新創業能量,也為台灣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的元素與動能。

劉全璞教授團隊針對鋰電池矽基負材料研究,去年7月組成SiLican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獲得創業潛力獎,12月參加成大首屆美國矽谷人才培訓計畫NCKU-SVAA(Silicon Valley Alumni Angels)Incubation Program遴選,再次獲得肯定也是唯一獲選團隊。團隊成員博五生鄭尹瑋、博四生李奕錩兩人預定2月中旬赴美。

劉全璞教授表示,矽材料電容值是石墨材料的11倍,但矽材料電池第一次充放電後,電池容量即損失7成,並且在數個循環後,即無法繼續使用,團隊研發的技術在學術實驗室上,第一次充放電,電池容量只損失3成多,之後即幾乎不再損失,現今搭配電流設計還可以做到150次充放電,電容值維持在1200 mAh/g,約為現今石墨的4倍。

SiLican團隊的技術除了成功解決初次放電後電容量大幅衰退的問題及延長使用壽命之外,還有一個環保上的大賣點-回收太陽能電池廢片;劉全璞教授指出,目前對太陽能電池的回收,只做到回收貴金屬的部份,但佔電池材料比重最多的矽基板卻不知如何再利用,若矽取代鋰電池負極所用的石墨進入商業化,不僅解決了太陽能電池矽基板廢片無路可去的窘境,還進一步將垃圾變成黃金。

劉全璞教授表示,會投入矽材料取代鋰電池負極石墨的研究,要感謝電資學院長曾永華教授3年前所率領之跨國龍門計劃讓材料系博班生鄭尹瑋有機會進入全世界電池研究最尖頂的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去做跨領域研究,得以看到世界上電池發展趨勢,見識到最佳的研究資源與各項可行性的運用與研究等,進而開啟成大對矽材料電池的一系列研究。

劉全璞教授表示,成大鋰電池的矽基負材料研究上,在學術領域上已經成熟,進軍商業領域的龐大市場很值得期待,但團隊在探索進入商業領域過程,發現存在著各式意想不到的障礙以及其他待克服的技術門檻;目前國際大廠都砸下大量資金想搶得矽材料電池的先機,國內雖有企業投入矽材料電池,但規模有限且單打獨鬥,遇上許多瓶頸;團隊能夠獲選為成大第一個赴美國矽谷培訓的團隊,一定要把握機會爭取國際創投的注意與青睞,希望能夠得到實質且大筆資金挹注並與相關研究團隊交流,加速技術商業化的腳步,為台灣矽材料電池發展帶來更多的利基。

劉全璞教授指導的SiLican團隊,鄭尹瑋、李奕錩兩人赴美國矽谷受訓,兩人都具有優秀的外語表達能力,鄭尹瑋3年前曾在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做為期一年的跨領域電池研究,擁有獨自在美國生活的經驗,李奕錩雖然沒有隻身長期赴美的經驗,但鄭尹瑋將會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支持,兩人對於即將到來的矽谷培訓之行倍感期待與興奮。

鄭尹瑋透露,我們已找尋出矽谷一帶多家可能對成大矽材料電池技術有興趣的創投公司,陸續發信請求拜訪,爭取介紹技術以及前景的機會;這些創投公司都是對電池創新技術有興趣者,若能獲得青睞,團隊的研究可望有突飛性的進展。

遴送新創團隊到美國矽谷培訓的計畫NCKU-SVAA(Silicon Valley Alumni Angels)Incubation Program,是成大自創的人才培訓機制,去(2014)年12月受理第一梯次報名,共7支成大師生組成的新創團隊爭取首次赴矽谷培訓的機會。獲選赴矽谷的團隊每隊最高可獲得成大北美校友會2萬美元的受訓經費補助。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