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邁向七十~成大建築展覽與論壇 華山開講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ImgDesc
【本報訊】台灣創系最早的成功大學建築系,創立於1944年,即將邁入第70個年頭,站在新時代的浪頭,9月14日起日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舉辦「邁向七十~成大建築展覽與論壇」,回顧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成大建築在台灣的成就與影響,幾乎就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同時望向未來,希冀可以開創更多的可能,在新世紀創造更多非凡的紀錄。

「邁向七十~成大建築展覽與論壇」從9月14日至9月22日,開幕之際特別邀請4位重量級的校友建築師高而潘、王秀蓮、李濟煌、陳邁分享「我在成大的回憶」,並且由吳讓治教授主講「成大建築還可為台灣作什麼」;而建築作品特展由傅朝卿教授授規劃,將過去學生作品和國內參賽設計得獎作品,一次展示,同時對於建築系70年來在校園內的更迭也完呈現,以見證及分享台灣早期的建築教育的發展歷史,靜態展覽同時,也由張清華建築師規畫五場「沒大沒小跨世代」論壇,邀請老中青三代的建築人一起暢談台灣建築的過去與未來。

開幕典禮由成大建築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柏森主持,70個年頭是由無數人的付出和累積而成,他感謝多年來為成大建築系付出,並且為這次展覽和論壇投入的人;高而潘學長說要活得夠久,手能看這麼令人感動的畫面,老中青三代都聚在一起,他還感慨萬千為逝世的學長同學們默哀一分鐘,在他眼中,今日成大建築系,一日千里,不同於當時資源乏的年代,他希望未來的學弟妹們繼過去優良的傳統,為未來台灣的建築界做出更多貢獻。

戰後第一位女建築師王秀蓮,也是成大傑出學姐,成大畢業後她又回到母校擔任助教,看到母校人才輩出,尤其非常重視文化資產,將過去大家留在學校的作品都找出來展覽,特別令人感動。

吳讓治教授則期許成大建築系能繼續掌台灣的建築教育龍頭地位,為創造台灣的未來,為造就有能力有心的遠築人才繼續努力,並且關懷世界環境和變動,提出因應的措施。

特展的第一主題是「建築前輩的青澀歲月—從台灣省立工學院到成功大學的建築學生作品」,展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時期至成功大學1970年代末期的學生作品,包括建築設計作品、渲染作品及美術作品約400件,這些年份超過半世紀的珍貴手稿史料,完整記錄了從日治到戰後30多年間,建築教育從布雜風格到現代主義的轉變。

最難能可貴的目前建重量級的建築師漢寶德、李祖原。潘冀、陳邁、王秀蓮…等年輕時代的作品都可人看得到,可以追循他們一路成長的足跡,這些作品與新一代充滿天馬行空想像力的作品放在一起,極為可觀。

第二主題為「站在台灣建築舞台的成大人—成大建築系系友作品」,邀請曾獲遠東建築獎、建築師雜誌獎金銀銅牌獎、台灣建築獎及其他重要獎項的系友,及對台灣建築發展具特殊貢獻的系友參展,展現成大建築系系友於建築實務與公務部門致力貢獻所學、發揮專業理念之優異表現。

第三主題為「青出於藍的後浪學子—二十一世紀成大學生得獎作品」。近年來,成大 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年輕學子在國內外獲獎無數,他們的作品展現出成大建築系年 輕世代的多元與潛力。

背景展題為「難忘的成大建築大家庭—校園.系館.師長.學生」。成大建築系在70年歲月中,多次搬遷系館,這一部份的展覽內容包括成大建築系館在成大校園的演變、建築系的師長與建築系學生的生活點滴。

至於「沒大沒小」論壇的形式包括特定議題的辯論、大大小小不同主題,百花齊放,以多種形式進行。經過對談辯證,理出成大建築對於環境設計、建築教育、公共行政政策、實質建設以及對於台灣建設未來的看法;論壇以主題演講,再加上十個接力賽,其中三場論壇分別以未來、現在、傳統為主題發展,並以易於識別的「望遠、顯微、透視」三種鏡分別命名。每場皆先邀請一位主講系友主題演講後,再邀請10位不同世代系友接力賽,每人只有6分鐘,擴大論談參與面。

五場論壇時間是第一場:成大透視鏡--可以永續的傳統,(9/14~2:00PM),第二場:成大望遠鏡--可以期待的未來。(9/14~6:30PM),第三場:成大三稜鏡--多元多樣看天下。(9/15~2:00PM),第四場:成大顯微鏡--可以改變的現在。(9/21~2:00Pm),第五場:華山論劍--友人看成大。(9/21~6:30PM)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