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培育人文素養 掌握未來關鍵  張惠華客座講座教授分享「 藝術、人文、教育、與未來 」

文/翁藍莉 圖/成大藝術中心
 
張惠華客座講座教授 17 日分享「藝術、人文、教育、與未來」
 
面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和不斷變化的未來,教師和學生應該如何做好準備?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11 月 17 日邀請成功大學客座講座教授、世界知名神經細胞學家、毒物學家以及環境衛生科學家,同時也是藝術收藏家張惠華,分享「藝術、人文、教育、與未來」藝術講座。成功大學沈孟儒校長、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謝仕淵、台南美術學會前理事長佘明娟、成功大學前副校長賴明德教授、醫學院特聘教授湯銘哲、助理副校長兼任博物館館長吳秉聲、藝術中心藝術長馬敏元等,及多位成大師生出席參與。講座期望能夠啟發學生和教師對教育和學習態度的思考,並做好迎接未來需求和挑戰的準備。
 
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謝仕淵代表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出席表示,曾聆聽張惠華教授有關畢卡索主題的演講,演講中張惠華教授強調,如何在既定命題裡找到新的理解框架 ,這樣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這是個很重要的提醒。他深信本次的分享在更大的命題下,重新思考關於藝術、人文、教育的理解,從根本的提問角度出發,來啟發觀眾
 
成大沈孟儒校長說張惠華客座講座教授是用科學態度看藝術,不是純粹用浪漫看藝術
 
成大沈孟儒校長說,他是帶著感動與敬佩的心來聆聽,在張惠華教授面前,大家都是學生。沈校長也說,張惠華教授是一名科學家,也是個藝術鑑賞家,科學講求證據,所以張教授是用科學態度看藝術,不是純粹用浪漫看藝術。此外,張惠華教授更是個教育家,他樂於分享,充滿感恩。
 
沈孟儒校長提及,當下的教育偏重實務訓練,但這其實是教學,不是教育,因為教育是要可以訓練會思考的心靈他認為科技、人文、美學就是真善美的表達,最基礎的底層面,其次是善,最上層是美。真善美是人的文明的最終表現。雖然目前我們離真善美理想還很遠,不過大學是追逐夢想的地方,讓我們從這裡開始,透過有經驗的人分享,把觀念、理念散播開來。
 
與會師生專注聆聽張惠華客座講座教授的分享
 
張惠華客座講座教授分享了許多偉大前輩的觀點與見解,包含成大教授黃崑巖、科學家愛因斯坦、企業家曹興誠、馬雲等,強調對人文和教育的重視。他指出,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部份,藝術開拓了思想,鍛練了情感,將兩者融合為創作人的動力,然後透過專門的技巧,將創作完整而充實的表達,讓欣賞者去體會。對於人文素養,張惠華教授認為透過親自的體驗和自我的啟發來培養。對於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也唯有保持人文價值觀,我們才能善用和掌握未來機械化的世界。
 
本次講座目的在啟發莘莘學子及師長的教育和學習態度。講題強調「藝術」不僅僅指美術或音樂,更關注於「人生」和「人文」,而人文素養被視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未來教育的目標。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3-11-20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