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宋瑞珍教授七月一日接掌成大醫學院院長 強調醫學教育有其縱貫性及橫面性的任務

採訪記者 : j 於 June 29, 19101 at 09:39:57 :

新聞內容 :

【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院長遴選,由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兼心電生理科主任宋瑞珍教授雀屏中選,訂於七月一日接掌醫學院院長乙職,這是成大醫學院繼前院長王乃三之後,再度從海外延攬優秀人才加入該團隊,充分顯示成大醫學院開明作風、廣納天下英才。宋瑞珍院長強調醫學院是主導醫學教育的主要機構,而醫學教育不是侷限於在校學生知識的傳授,而是有其縱貫性及橫面性的任務及使命。

即將出任成大醫學院院長的宋瑞珍教授,出生於民國三十一年,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赴美進修。之前,在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擔任內科教授兼心電生理科主任以及國泰綜合醫院執行長,是一位學經歷相當豐富的學者。

宋瑞珍院長不僅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亦在學術研究上有亮麗的成就,諸如:他自1974年起從事心電生理學的研究,探討心動過速和心律不整的原因,應用於臨床上的診斷和治療,另於1981年用帶有電極的心導管在人體記錄心電傳導的活動,發現人體心臟房室竇內快速及慢速的兩個線路其實在解剖學上是完全分開的,此奠定以灼傷的方法來根治因房室竇迴轉而引起心跳過速的基礎。

在1995年,宋瑞珍院長也發表了如何在人體用程式性心電刺激的方法,決定心室的軟弱期及引發心室纖維性顫動的最低能量,這個方法有以臨床運用在需要值入顫器病人的身上;再則,宋瑞珍院長和他的同事把心電生理學由基礎科學連接到臨床上的應用,並於2000年十月出版了一本將近八百頁的書,讓臨床家知道基礎醫學的重要性和如何把基礎醫學應用到治療病人的臨床工作。

對於醫學院的發展,宋瑞珍院長有高度的企圖心。他表示,從縱的方向來說,由在校的學生時代到畢業後接受研究及臨床專科的訓練,甚至到社會工作的生涯都包括在內,這就是說醫學教育含有永恆學習的精神,才能持續不斷的提升醫療的水準和促進醫學的研究;橫的方向是指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進、醫療品質的保證、醫學研究的發展及導正全國人民的醫學常識。其對醫學生的教育規劃:首重人格、品行的培養,加以醫學知識及科學技術的傳授,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的人文藝術、社會醫學、溝通技巧、中英文程度及領導能力應該有完整的課程。在醫學研究方面,應整合基礎及臨床人員依重點及特點發揮、並延長校內跨系所跨學院和校外學術界及產業研發機構的合作計畫。

對於社會醫學的責任,宋瑞珍院長強調成大醫學院應該在改革及提升醫療制度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引導社會大眾正確的醫學知識觀念,特別是在國人常見的致死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神經。主導健康教學及預防醫學的工作,醫學院應有健全的行政架構才能完成以上所述重大的任務和使命,善用資源和鄰近的醫院,建立合作之計畫並且竭力爭取資源以利醫學院及其附設醫院的發展,於研究方面應與成大的工學院,成立「台南科技中心」及其他醫學院、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及中央研究院等,合作推展生物科技的發展,終極目標是要提升成大醫學院制度、設備及人事等,成為具有世界水準的教學、研究及醫療的機構。 900629j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