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肯定葉石濤專研台灣文學成就非凡-成功大學昨通過頒授葉石濤名譽博士學位

採訪記者 : j 於 October 20, 1999 at 16:20:57 :

新聞內容 :

【台南訊】國立成功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審查委員會昨(二十)日通過授予台灣文學家葉石濤名譽博士學位,並訂於今(八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成功大學校慶當日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葉石濤先生,以表彰葉石濤先生對於台灣文學的卓越貢獻。這是成功大學繼頒授名譽博士給吳大猷、李遠哲、李國鼎、孫運璿、吳修齊之後,唯一一位因長期從事台灣文學創作與研究成就非凡,而獲頒名譽博士學位的文學家。

葉石濤的小說創作五十多年,歷經多次的轉折,每次的出擊發都予人以驚嘆。他的早期作品受西方唯美派作家影響,充滿著青澀浪漫的少年情愁;中期的小說創作則伸向現實敏感的時空環境,展現了對自己文學體認的實踐能力,根源於生活的、人間的、歷史的、現實的作品,是此時期可以清楚標示的特色-集合了幽默的自我調侃來透視人生;八○年代第三度的再出發,則是葉石濤文學一次不平凡的宣告,他以回憶錄為出發點的自傳式小說系列和「西拉雅族的末裔」,不但展示了個人小說創作的新版圖,也開拓了台灣小說的新領域,除了向有的幽默嘲諷、神祕氣質之外,憑添了幾許粗獷、堅定與開朗。

葉石濤先生,評論家兼小說家。筆名─葉左金、李淳、鄧石榕、酪青、櫻珍、葉顯國、葉松齡、周金滿、羅桑榮。1925年出生於台南府城四平境打銀街。幼年時期,曾入私塾攻讀漢書。1931年轉入公立學校接受日文教育。1943年畢業於州立台南二中(今台南一中),隨即應聘擔任日文刊物<文藝台灣>的助理編輯。1945年曾被殖民地當局徵召陸軍二等兵。光復後,返鄉任台南立人國民學校教師。1965年,復入學就讀台南師範專科學校,1966年後,一直擔任小學教師工作。1983年,著筆寫<台灣文學史綱>,那是他文學評論的高峰期。之後,把文體轉向雜文,把寫作重心指向自己,稱自己為「老朽作家」,回述他的童年、少年、青少年生活,也刻劃出一個典型府城世家的歷史投影。


從葉石濤先生的小說創作作品-<紅鞋子>、<台灣男子簡阿淘>、<西拉雅族的末裔>、<馘首>、<異族的婚禮>,不難見到他親身的遭遇,有濃厚的自傳性質。但是,這不單是他個人對歷史的告白,而是當時台灣人民得取樣,反映出台灣人民共同的心聲。

文學家默默的來到這個世間,無非是要告訴後人內心的寂寥和苦悶,從文壇大師葉石濤的身上,正可體驗到文學對人生最真摯的告白。葉石濤先生的小說創作,和他生活上的體驗和經歷有密切的關係。葉石濤所以能在社會上揚眉吐氣,則完全歸功於他成長的家庭有著「注重教育」的傳統。正因為有這樣的家庭背景,所以天資聰穎的他,喜歡唸書,奠定了日後小說題材和文藝評論的紮實基礎。

然而,影響葉石濤先生努力向學的不只是家族「注重教育」的優秀傳統,祖先樂天知命的觀念也一直影響這位作家的人生觀。日據時代,台灣的抗日運動、新文學運動,都是由海外的留學生發起的,他們具有現代知識,接受世界潮流,明白日本的殖民統治,台灣社會種種不合理的制度。所以,1920年東京留學生發行了台灣人的第一份雜誌「台灣青年」鼓吹民族意識,反抗台灣總督的專制政策。

對於還掛心<日據時代新文學運動史>和大河小說的葉石濤先生來說,年老只是生命更寶貴的象徵。這些年來,葉老除了在艱困的生活中致力台灣文學的閱讀和評論,更積極參與各大文學獎的評審工作和各文藝營的課程講授。性格和理念都十分具包容性的葉石濤,在文壇上獲得極高的尊崇。

一般人都只是重視葉石濤先生是個作家、評論家,卻忽略了他的一輩子也奉獻在教育的事業上。葉石濤說他主張「創造性」的教學方式,他上課用白話文教學,他很少逼小孩唸書,他注重小孩的實驗和思考。

葉石濤先生,一位平凡的長者,卻擁有不凡而清新脫俗的氣度,他喜歡和人一起分享創作的心得,並且對於「台灣文學」和「教育事業」付出了畢生心血、努力經營,其創作精神可以作為青年學子的精神標竿,及引導台灣文學發展的一股青泉。


葉石濤先生的作品無論是文學史、文學評論、小說和散文,充分展露了濃厚的本土意識及人道關懷,而非泛政治化狹義的排他主義,雖然有人說他用字譴辭過於艱深,但在文學作品創作及評論,乃堪稱台灣文學界翹楚,並且構成他源源不斷的文學創作動力,出自於知識份子對社會及生命的關懷。
881020j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