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水工試驗所歡欣鼓舞 慶五十週年 有學術講座 成果展與大型酒會 多年老同事相見歡
採訪記者 : j 於 December 12, 19100 at 15:22:46 :
新聞內容 :
【台南訊】首創海岸工程研究、也是我國水工試驗專責研究單位先驅的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昨(十二)日適逢水工試驗所成立五十週年所慶,特別舉辦一系列高水準的學術講座、成果展以及大型的酒會慶祝五十歲生日,來自國內外研究水利及海岸工程之國際級知名學者教授、政府官員與水工試驗所歷年來的工作伙伴數百人齊聚安南校區研究總中心大樓,一同歡慶水工試驗所五十週年。與會人士對於水工試驗所篳路藍縷一路艱辛走來,歷經五十個年頭的努力奮鬥,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擁有規模最大、設備最新穎的世界級實驗設施均讚嘆不已。另外,水工試驗所也剛進駐新完工的研究總中心暨水工試驗所大樓,象徵著成功大學開發安南校區成為繼台南市區校本部之後,展開第二個研究重鎮之新里程。
成功大學代理校長翁鴻山致詞表示,在過去的五十年當中,由於水工所所有同仁、專家的努力、以及經濟部及政府許多部門的協助,水工所得已由原先教授個人的水工試驗室,發展到今天擁有一百二十二位工作伙伴的大型水工試驗所,每年所執行的計劃有二億五千萬之多,這種成績足以傲視全國其他研究單位,值得其他研究單位學習。水工所在過去的五十年來,填海造陸、整修河川,對國家有十分龐大的貢獻,在現今更擁有世界最大的平面水槽和斷面水槽,除恭賀水工所五十週年慶,更期許它未來能有更大的發展。
成大水工所所長黃煌煇感嘆水工所一路走來是十分艱辛的,從來不曾仰賴國家的經費預算,靠著許多單位的贊助和自給自足的形況下,顛顛頗頗的成長。現在水工所終於有了自己的實驗場所和辦公處所,回首以往的艱困,今天有點感傷也十分高興,在此更是要大大感謝二位前所長,一位是倪超校長,一位是湯麟武湯教授,由於他們的開創才得以今日水工所的存在;此外也要感謝校內水利系的老師們,三十年來因為有水利系老師的協助才得以奠立今日的基礎;再來要感謝校外許多單位對水工所的重視和信賴,願意將實驗計劃交由水工所來負責,水工所才得以精進;還要感謝水工所內所有的工作同仁,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一切再偉大的成果都不可能開創;最後要感謝歷任的校長,由馬哲儒校長買下安南校區的土地,規劃十一公頃的土地給水工所作為發展用地,吳京校長在校長任內對水工所的重視,於擔任教育部長任內更撥下三億經費作為研究總中心暨水工大樓建築費用,翁政義校長每每帶來外賓,為水工所遠播名聲,而現在的翁鴻山代理校長更是協助水工所免除了許多的行政事務困擾。水工所的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了,於五十年週年,更期許水工所有一番新的作為,結合國際資源做更大的發展與貢獻。今天更邀請國際在水利工程上有卓越成績的研究學者來作專題演講,希望透過知識交流能有更好的成績。
第二任水工所所長湯麟武教授強調:衝向海洋,必須了解海洋,在近海建立工程基地,從事海域工程是海洋文明的先鋒,而水工試驗所則是供給先鋒們敵情、武器的情報機關與兵工廠,其任務的重大,不待言喻。1949年南京撤退時,經濟部中央水利實驗處搬遷台灣,將儀器設備分給台大及當時的台灣省立工學院,供學生實驗實習之用,分別成立台北、台南兩水工試驗室。1965年,我繼任水工試驗室主任,並改名為台南水工試驗所,該所的設備除早該淘汰的南京舊物外,均由委託研究經費中購置,當年教職員工生活困難,從事水工試驗可得若干津貼,鼓舞水利、土木兩系員工工作情緒殊大。
在1968年,接受水利系系主任時,那時系的經費每月只有七千台幣,連維持印講義之類的日常開銷都不大夠,系館太小要增建,日常的粉刷清潔的經費,都要用水工所賺來的錢,台南水工試驗所真可謂「白手起家」。1982年,黃輝煌繼任所長之後,曾有一段被行政體系壓制的時期,曾度過艱苦的歲月。直至1991年工業局全面開發彰化、雲林臨海工業區,所有研究調查實驗都委託水工所,其經費以億計,遂能興建規模冠於全世界的大型實驗水池等。
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雖然已經有五十歲了,但是由於歷任所長都非常傑出,任期都在十多年,因此歷任所長才三位而已,第一任所長為倪超教授(曾擔任過成大校長)、第二任所長是湯麟武教授、第三任(也是現任)所長則為黃煌煇教授,由於第一任所長倪超已經辭世無法與會,第二任所長湯麟武教授、現任所長黃煌煇教授都到場與老同事及貴賓敘舊,其樂融融,有家的感覺。與會貴賓除成功大學代理校長翁鴻山、前教育部長吳京、前工學院院長歐善惠、..等。另外,吳耀祖教授、葉文工教授、劉立方教授、洪鼎侃教授等四位遠從美國回來的重量級學者,則在會場發表專題演講。
水工試驗所成立於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由國立成功大學與經濟部水資源局合設專責研究有關水利、海岸工程之研究單位,主要任務是辦理各項水工模型試驗、研究有關水利工程之問題、輔助成功大學教學與實習等。細述成大水工所歷經五十年蛻變與成長,確實經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而讓人引以為驕傲與欽佩的是,自成立迄今,在沒有編列年度公務預算維持之下,能夠勇於突破困境,擴展水利、海岸工程研究之新領域,發展至今成為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研究成果最豐碩之學術單位,具備國際級之規模,名符其實為水工試驗專責研究單位之先驅,是成功大學跨足國際化最具條件與實力之單位。同時,在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部份經費自籌政策下,成大水工所已成功地立下典範,值得各大專院校及研究單位仿效,
回顧水工試驗所的發展過程,水工試驗所所長黃煌煇教授表示,從成立之初至民國五十五年期間,為從事有關水利、海岸工程之學理與應用方面之研究,亟需經費支援,因此僅靠一座小型水工試驗室起家,不但須兼負成大相關科系教學實習之任務,更為當時政府財政困窘,無法挹注研究經費而必須對外提供技術服務,以獲得資源來從事研究工作。在此拮据情況下,仍胼手胝足、克服困難,為我國水利、海岸工程研究建立完整學理與應用研究之基礎,並為早期台灣海埔地開發及港灣建設投入相當心力,辦理相關水工模型試驗研究,時至今日,甚多相關理論或計算公式仍廣受引用或以其結果為基礎而推衍出新式理論及公式。諸如基隆港、台中港、安平港之建設;新竹海浦地、曾文區海埔地、嘉義海埔地以及彰化海浦地等開發之成功案例,迄今已有三、四十年之久,仍然未曾聞有相關災害發生。
到民國七十八年期間,台灣經濟已創造奇蹟,政府財力寬裕,各項經濟建設計畫相繼推動實施,但是環保意識也逐漸抬頭,原有相關研究領域已不敷解決日趨多元問題之需求,水工試驗所為因應時勢所需,另行開拓新領域,以尋求水利、海岸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兼顧之方法,因此仍以提供技術服務、專案研究計畫方式興建全國首座溫度擴散試驗室,並增添海洋觀測儀器、發展海域現場調查,同時也積極應用大型電子計算機,自行開發海域流場數值模式。從此不僅已完整具備了水工模型試驗、現場調查、數值模式以及三者之間相互搭配驗證與整合能力,而在專業項目之拓展更迅速實足成長,幾乎已可含括水利、海岸工程應用研究之相關項目領域,也因此受到政府機關、學術單位與工程機構之矚目與重視,更加奠定了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從事有關水利、海岸工程應用與實務研究方面領先之地位。
近十年期間,水工試驗所已深植研發、執行、整合以及開拓水利、海岸工程應用與實務研究領域之雄厚基礎,完全具備承接大型整體調查、試驗、分析與研究之能力。於民國七十九年由經濟部工業局主導開發舉世罕見規模之彰化濱海工業區以及雲林離島基礎工業區,兩大型濱海工業區開發計畫,委託水工試驗所辦理整體之現場調查、水工模型試驗以及數值模擬分析,並建置資料庫與地理資訊系統等專案研究計畫,由於計畫規模之大已創各公私立大學史無前例之紀錄。同時為配合此兩大型計畫之執行,得以添購儀器設備,設立水質試驗室,並申請行政院環保署水質檢測機構認證許可,創公立院校首宗獲准之案例。再者為配合雲林離島工業區海象觀測之需要,八十一年於雲林縣台西鄉外海水深十五公尺處,打設海峽兩岸首座海氣象觀測樁,解決海象觀測之問題。
在這段期間,研究計畫持續增加,專任人員已逾一二○人,各項行政作業量也相對增加,同時肩負受命開發安南校區十一公頃水工試驗場之重任,須再強化內部管理制度,逐於八十四年八月調整組織,增設副所長,並依研究領域及人力專長分別設置現場調查組、水工模型試驗組、數值模式組、資料庫及地理資訊系統組及行政管理組等,各組設組長一人,得因業務需要增設副組長一人。
另外,為兼顧行政程序與效率,修訂相關管理辦法及規定,以因應原由工學院管轄之單位提升為校管單位之需求。八十三年八月經濟部工業局為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整體開發規劃之需要,專案補助試驗設備費一億六仟餘萬元,再加水工試驗所由其他多方爭取資源籌措二億七仟餘萬元,正式動工興建安南校區水工模型試驗場,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精密造波設備安裝完成,歷時四年完工,在八十七年十二月水工所四十八年所慶正式落成啟用,現已舖設雲林海域北自濁水溪口、南至外傘頂洲之海底地形模型,開始進行海岸漂砂水工模型試驗,成為我國水利、海洋工程開發與環境保育研究之重鎮,也將水工試驗所提昇至國際級研究單位之列。
八十七年經濟部水資源局深切瞭解水工試驗所豐碩研究成果以及任勞任怨、勇於克服困難之治學與研究精神,兼具整合、推動與執行之能力,乃更加委以行政院頒定實施之「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所設置「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之重任,負責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推動各項地層下陷防治之任務。成立迄今雖僅二年,但對於協助地層下陷區之縣市政府推動地層下陷防治執行工作,已發揮非常大功能。協助經濟部、農委會、內政部研擬之「第二期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亦獲行政院經建會審議通過,即將於明年元月起實施。
* 水工模型試驗場
一、平面試驗水槽:水池長150公尺、寬60公尺、深1.5公尺。
二、斷面試驗水槽:水池長300公尺、寬5公尺、深5公尺長。
*研究總中心大樓:整棟大樓的造價為新台幣三億元,座落於成大安南校區,北邊緊鄰著水工試驗場,為一棟地上六樓、地下二樓的研究大樓,大樓內設有五個新穎的國際會議室,是水工所以及研究總中心所屬各研究中心的辦公大樓。
新聞內容 :
【台南訊】首創海岸工程研究、也是我國水工試驗專責研究單位先驅的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昨(十二)日適逢水工試驗所成立五十週年所慶,特別舉辦一系列高水準的學術講座、成果展以及大型的酒會慶祝五十歲生日,來自國內外研究水利及海岸工程之國際級知名學者教授、政府官員與水工試驗所歷年來的工作伙伴數百人齊聚安南校區研究總中心大樓,一同歡慶水工試驗所五十週年。與會人士對於水工試驗所篳路藍縷一路艱辛走來,歷經五十個年頭的努力奮鬥,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擁有規模最大、設備最新穎的世界級實驗設施均讚嘆不已。另外,水工試驗所也剛進駐新完工的研究總中心暨水工試驗所大樓,象徵著成功大學開發安南校區成為繼台南市區校本部之後,展開第二個研究重鎮之新里程。
成功大學代理校長翁鴻山致詞表示,在過去的五十年當中,由於水工所所有同仁、專家的努力、以及經濟部及政府許多部門的協助,水工所得已由原先教授個人的水工試驗室,發展到今天擁有一百二十二位工作伙伴的大型水工試驗所,每年所執行的計劃有二億五千萬之多,這種成績足以傲視全國其他研究單位,值得其他研究單位學習。水工所在過去的五十年來,填海造陸、整修河川,對國家有十分龐大的貢獻,在現今更擁有世界最大的平面水槽和斷面水槽,除恭賀水工所五十週年慶,更期許它未來能有更大的發展。
成大水工所所長黃煌煇感嘆水工所一路走來是十分艱辛的,從來不曾仰賴國家的經費預算,靠著許多單位的贊助和自給自足的形況下,顛顛頗頗的成長。現在水工所終於有了自己的實驗場所和辦公處所,回首以往的艱困,今天有點感傷也十分高興,在此更是要大大感謝二位前所長,一位是倪超校長,一位是湯麟武湯教授,由於他們的開創才得以今日水工所的存在;此外也要感謝校內水利系的老師們,三十年來因為有水利系老師的協助才得以奠立今日的基礎;再來要感謝校外許多單位對水工所的重視和信賴,願意將實驗計劃交由水工所來負責,水工所才得以精進;還要感謝水工所內所有的工作同仁,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一切再偉大的成果都不可能開創;最後要感謝歷任的校長,由馬哲儒校長買下安南校區的土地,規劃十一公頃的土地給水工所作為發展用地,吳京校長在校長任內對水工所的重視,於擔任教育部長任內更撥下三億經費作為研究總中心暨水工大樓建築費用,翁政義校長每每帶來外賓,為水工所遠播名聲,而現在的翁鴻山代理校長更是協助水工所免除了許多的行政事務困擾。水工所的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了,於五十年週年,更期許水工所有一番新的作為,結合國際資源做更大的發展與貢獻。今天更邀請國際在水利工程上有卓越成績的研究學者來作專題演講,希望透過知識交流能有更好的成績。
第二任水工所所長湯麟武教授強調:衝向海洋,必須了解海洋,在近海建立工程基地,從事海域工程是海洋文明的先鋒,而水工試驗所則是供給先鋒們敵情、武器的情報機關與兵工廠,其任務的重大,不待言喻。1949年南京撤退時,經濟部中央水利實驗處搬遷台灣,將儀器設備分給台大及當時的台灣省立工學院,供學生實驗實習之用,分別成立台北、台南兩水工試驗室。1965年,我繼任水工試驗室主任,並改名為台南水工試驗所,該所的設備除早該淘汰的南京舊物外,均由委託研究經費中購置,當年教職員工生活困難,從事水工試驗可得若干津貼,鼓舞水利、土木兩系員工工作情緒殊大。
在1968年,接受水利系系主任時,那時系的經費每月只有七千台幣,連維持印講義之類的日常開銷都不大夠,系館太小要增建,日常的粉刷清潔的經費,都要用水工所賺來的錢,台南水工試驗所真可謂「白手起家」。1982年,黃輝煌繼任所長之後,曾有一段被行政體系壓制的時期,曾度過艱苦的歲月。直至1991年工業局全面開發彰化、雲林臨海工業區,所有研究調查實驗都委託水工所,其經費以億計,遂能興建規模冠於全世界的大型實驗水池等。
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雖然已經有五十歲了,但是由於歷任所長都非常傑出,任期都在十多年,因此歷任所長才三位而已,第一任所長為倪超教授(曾擔任過成大校長)、第二任所長是湯麟武教授、第三任(也是現任)所長則為黃煌煇教授,由於第一任所長倪超已經辭世無法與會,第二任所長湯麟武教授、現任所長黃煌煇教授都到場與老同事及貴賓敘舊,其樂融融,有家的感覺。與會貴賓除成功大學代理校長翁鴻山、前教育部長吳京、前工學院院長歐善惠、..等。另外,吳耀祖教授、葉文工教授、劉立方教授、洪鼎侃教授等四位遠從美國回來的重量級學者,則在會場發表專題演講。
水工試驗所成立於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由國立成功大學與經濟部水資源局合設專責研究有關水利、海岸工程之研究單位,主要任務是辦理各項水工模型試驗、研究有關水利工程之問題、輔助成功大學教學與實習等。細述成大水工所歷經五十年蛻變與成長,確實經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而讓人引以為驕傲與欽佩的是,自成立迄今,在沒有編列年度公務預算維持之下,能夠勇於突破困境,擴展水利、海岸工程研究之新領域,發展至今成為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研究成果最豐碩之學術單位,具備國際級之規模,名符其實為水工試驗專責研究單位之先驅,是成功大學跨足國際化最具條件與實力之單位。同時,在國立大學實施校務基金部份經費自籌政策下,成大水工所已成功地立下典範,值得各大專院校及研究單位仿效,
回顧水工試驗所的發展過程,水工試驗所所長黃煌煇教授表示,從成立之初至民國五十五年期間,為從事有關水利、海岸工程之學理與應用方面之研究,亟需經費支援,因此僅靠一座小型水工試驗室起家,不但須兼負成大相關科系教學實習之任務,更為當時政府財政困窘,無法挹注研究經費而必須對外提供技術服務,以獲得資源來從事研究工作。在此拮据情況下,仍胼手胝足、克服困難,為我國水利、海岸工程研究建立完整學理與應用研究之基礎,並為早期台灣海埔地開發及港灣建設投入相當心力,辦理相關水工模型試驗研究,時至今日,甚多相關理論或計算公式仍廣受引用或以其結果為基礎而推衍出新式理論及公式。諸如基隆港、台中港、安平港之建設;新竹海浦地、曾文區海埔地、嘉義海埔地以及彰化海浦地等開發之成功案例,迄今已有三、四十年之久,仍然未曾聞有相關災害發生。
到民國七十八年期間,台灣經濟已創造奇蹟,政府財力寬裕,各項經濟建設計畫相繼推動實施,但是環保意識也逐漸抬頭,原有相關研究領域已不敷解決日趨多元問題之需求,水工試驗所為因應時勢所需,另行開拓新領域,以尋求水利、海岸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兼顧之方法,因此仍以提供技術服務、專案研究計畫方式興建全國首座溫度擴散試驗室,並增添海洋觀測儀器、發展海域現場調查,同時也積極應用大型電子計算機,自行開發海域流場數值模式。從此不僅已完整具備了水工模型試驗、現場調查、數值模式以及三者之間相互搭配驗證與整合能力,而在專業項目之拓展更迅速實足成長,幾乎已可含括水利、海岸工程應用研究之相關項目領域,也因此受到政府機關、學術單位與工程機構之矚目與重視,更加奠定了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從事有關水利、海岸工程應用與實務研究方面領先之地位。
近十年期間,水工試驗所已深植研發、執行、整合以及開拓水利、海岸工程應用與實務研究領域之雄厚基礎,完全具備承接大型整體調查、試驗、分析與研究之能力。於民國七十九年由經濟部工業局主導開發舉世罕見規模之彰化濱海工業區以及雲林離島基礎工業區,兩大型濱海工業區開發計畫,委託水工試驗所辦理整體之現場調查、水工模型試驗以及數值模擬分析,並建置資料庫與地理資訊系統等專案研究計畫,由於計畫規模之大已創各公私立大學史無前例之紀錄。同時為配合此兩大型計畫之執行,得以添購儀器設備,設立水質試驗室,並申請行政院環保署水質檢測機構認證許可,創公立院校首宗獲准之案例。再者為配合雲林離島工業區海象觀測之需要,八十一年於雲林縣台西鄉外海水深十五公尺處,打設海峽兩岸首座海氣象觀測樁,解決海象觀測之問題。
在這段期間,研究計畫持續增加,專任人員已逾一二○人,各項行政作業量也相對增加,同時肩負受命開發安南校區十一公頃水工試驗場之重任,須再強化內部管理制度,逐於八十四年八月調整組織,增設副所長,並依研究領域及人力專長分別設置現場調查組、水工模型試驗組、數值模式組、資料庫及地理資訊系統組及行政管理組等,各組設組長一人,得因業務需要增設副組長一人。
另外,為兼顧行政程序與效率,修訂相關管理辦法及規定,以因應原由工學院管轄之單位提升為校管單位之需求。八十三年八月經濟部工業局為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整體開發規劃之需要,專案補助試驗設備費一億六仟餘萬元,再加水工試驗所由其他多方爭取資源籌措二億七仟餘萬元,正式動工興建安南校區水工模型試驗場,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精密造波設備安裝完成,歷時四年完工,在八十七年十二月水工所四十八年所慶正式落成啟用,現已舖設雲林海域北自濁水溪口、南至外傘頂洲之海底地形模型,開始進行海岸漂砂水工模型試驗,成為我國水利、海洋工程開發與環境保育研究之重鎮,也將水工試驗所提昇至國際級研究單位之列。
八十七年經濟部水資源局深切瞭解水工試驗所豐碩研究成果以及任勞任怨、勇於克服困難之治學與研究精神,兼具整合、推動與執行之能力,乃更加委以行政院頒定實施之「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所設置「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之重任,負責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推動各項地層下陷防治之任務。成立迄今雖僅二年,但對於協助地層下陷區之縣市政府推動地層下陷防治執行工作,已發揮非常大功能。協助經濟部、農委會、內政部研擬之「第二期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亦獲行政院經建會審議通過,即將於明年元月起實施。
* 水工模型試驗場
一、平面試驗水槽:水池長150公尺、寬60公尺、深1.5公尺。
二、斷面試驗水槽:水池長300公尺、寬5公尺、深5公尺長。
*研究總中心大樓:整棟大樓的造價為新台幣三億元,座落於成大安南校區,北邊緊鄰著水工試驗場,為一棟地上六樓、地下二樓的研究大樓,大樓內設有五個新穎的國際會議室,是水工所以及研究總中心所屬各研究中心的辦公大樓。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