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高速風洞工作坊」攜手國際頂尖學者推動極音速研究與教育發展

文、圖/成大新聞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今(14)日起舉辦為期兩日的「高速風洞工作坊」,邀請 3 位來自美國與日本的極音速領域權威專家,與成大師生分享最新技術與研究成果。工作坊聚焦極速風洞系統的設計與升級,透過極音速技術的基礎研究、課程發展與國際合作,持續強化台灣相關的學術與研發能量。
 
「風洞建設與測試技術的提升能為學生提供實作機會,並促進跨領域合作,有助於培養兼具理論與實務能力的新世代工程師。」首次籌辦本次工作坊的成大航太系黃捷楷副教授致詞時表示,希望藉由國際學者的專業交流,讓成大成為極音速研究與教學的重要據點。
 
成大航太系黃捷楷副教授首次舉辦為期兩日的「高速風洞工作坊」,希望藉由國際學者的專業交流,讓成大成為極音速研究與教學的重要據點
成大航太系黃捷楷副教授首次舉辦為期兩日的「高速風洞工作坊」,希望藉由國際學者的專業交流,讓成大成為極音速研究與教學的重要據點
 
黃捷楷副教授表示,極音速技術的發展需要結合實驗、理論與數值模擬等多重面向,而完善的實驗設施更是推動研究的重要基礎,籌辦工作坊的過程中,需要整合國際頂尖學者的行程與主題,並確保交流內容與台灣目前的研究方向相契合。黃捷楷副教授特別感謝國科會、成功大學工學院、王助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及中華民國航空太空學會的支持,讓活動順利舉行。未來航太系將持續推動極音速實驗設施的升級與新系統的建設,積極規劃跨校與跨國合作研究,並結合產業界的實際應用需求,建立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實踐的完整教育與研究鏈結。
 
「高速風洞是什麼?」黃捷楷副教授進一步解釋,高速風洞是能夠產生超過音速氣流(馬赫數大於 1)的實驗設備,用於模擬飛行器在超音速與極音速條件下的氣動行為,以測試外形設計、結構強度與熱防護性能。與次音速環境不同,超音速氣流會產生震波並伴隨顯著的溫度與壓力變化,因此風洞實驗對理解高速度飛行中的氣動特性至關重要。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詹紹勳主任、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 Frank K. Lu 教授、美國普渡大學的 Joseph S. Jewell 教授,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 Hideyuki Tanno 博士、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黃捷楷副教授。(左到右)
由左至右為成大航太系詹紹勳主任、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 Frank K. Lu 教授、美國普渡大學的 Joseph S. Jewell 教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 Hideyuki Tanno 博士、成大航太系黃捷楷副教授
 
本次工作坊邀請 3 位國際知名學者: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 Frank K. Lu 教授、美國普渡大學的 Joseph S. Jewell 教授,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 Hideyuki Tanno 博士。3 位專家分別分享高焓極音速震波風洞、爆震推進系統、震波與邊界層交互作用及實驗流場診斷等領域的研究成果。黃捷楷副教授以「為什麼台灣需要極音速研究」及「大學設立極音速風洞的必要性與方案」開場,探討為何需要極音速技術與其未來發展方向。
 
Frank K. Lu 教授以「地面測試、數值模擬與飛行試驗─三位一體的研究架構」及「新技術革命:對爆震推進發展的貢獻」兩個主題,分享極音速研究的整合方法與推進技術的最新進展。Joseph S. Jewell 教授介紹「在普渡大學建立極音速氣動能力」的歷程與成果;Hideyuki Tanno 博士則以「JAXA 極音速風洞設施與相關考量」為題,分享日本在風洞設計與操作方面的寶貴經驗。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今(14)日舉辦為期兩日的「高速風洞工作坊」,邀請三位來自美國與日本的極音速領域權威專家,與成大師生分享最新技術與研究成果。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今(14)日舉辦為期兩日的「高速風洞工作坊」,邀請 3 位來自美國與日本的極音速領域權威專家,與成大師生分享最新技術與研究成果
 
黃捷楷副教授感謝 50 多位前來參與活動的學者專家,期盼工作坊能成為促進學術研究與技術交流的重要契機,為極速風洞系統的優化與新設施開發提供參考外,也盼透過學者間的討論,啟發新研究方向並促進國際合作。未來,航太系將持續協助規劃研究所層級的流體力學、推進與高速測試課程,培育下一代航太人才,促進台灣在極音速研究與全球航太科技領域的連結與發展。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10-14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