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原路與考古 跨域形塑臺灣多元史觀

文/劉姿佑 圖/成大考古所、鍾小倩
 
用影片與歌曲,跨領域形塑臺灣多元史觀。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  28  日上午在光復校區歷史博物館舉辦「原路 sema tjumaq」、「考古學反身性與田野技藝創新教研計畫(一)」兩門課程聯合成果發表會。現場播放考古田野技藝微電影、老七佳田野實踐影像,排灣族文學博士曾有欽現場演唱原住民古典文學改編歌曲「Luljimai」,獻上最珍貴的祝賀。
 
01
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
 
成大考古所副教授鍾國風表示,結合 2021 年跟成大原資中心主任暨地科系副教授樂鍇・祿璞崚岸 (Ljegay Rupeljengan)一起主持的高教深耕課程,透過今天成果發表會回顧課堂在花蓮歷經颱風等辛苦考驗,相信這些學習歷程就跟玉器一樣,是長達數千年依然埋藏在心裡的開心回憶。
 
02
「原路 sema tjumaq」課程聚焦探討臺灣原住民知識傳遞與實踐
 
「Umaq」排灣族語意為「家」;「原路 sema tjumaq」語意為「原住民族正走向回家的路徑上」。成大文學院開設的大學部「原路 sema tjumaq」課程聚焦探討臺灣原住民知識傳遞與實踐,希冀培育學生多元史觀、族群觀與文化意識。發表會現場學生以海報呈現學習歷程,並播放老七佳田野實踐影像,透過紀錄片呈現成大師生實際走訪原鄉部落的田野實踐過程。
 
03
「考古學反身性與田野技藝創新教研計畫(一)」課程強調探究臺灣多元族群與歷史形成過程
 
「考古學反身性與田野技藝創新教研計畫(一)」課程強調探究臺灣多元族群與歷史形成過程,回應臺灣社會與族群的構成和形成脈絡的多元價值。課程帶領成大跨領域學生進入臺灣多元考古田野場域,親身參與考古調查與發掘的田野工作,深耕考古學特有的田野技藝;實踐公眾考古價值,舉辦「考古田野營」,推展成大文學院獨特的考古田野技藝的學術與社會實踐能力,也通過微學分課程開設,增進學生實務分析的本質學能,以及運用當代傳媒達到公眾推廣能力。鍾國風表示,學生實際前往田野雖然辛苦,但相信學生能在多元的田野、多元的社區與多元族群學習歷程中增進對彼此的理解,對未來的學科專業也能有所助益。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1-12-2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