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第五屆原藝櫥窗」構樹皮工藝品 8 月 29 日前成大光復校區展出

文/劉姿佑 圖/翁進忠、成大原資中心
 
「第五屆原藝櫥窗」即日起在國立成功大學登場!本屆由「黑色特工隊」王雅蘭老師團隊,以及 2025 文化研習 6 位學員,共同在成大光復校區雲平櫥窗、成大藝坊櫥窗 2 處推出《造物》、《土感造光》構樹皮工藝創作展。為更加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本展自由參觀無需索票,8 月 29 日前,歡迎校內外朋友前來漫步觀賞。
 
「第五屆原藝櫥窗」即日起在成大光復校區雲平櫥窗、成大藝坊櫥窗展出。本展自由參觀無需索票,8 月 29 日前,歡迎校內外朋友前來漫步觀賞
「第五屆原藝櫥窗」即日起在成大光復校區雲平櫥窗、成大藝坊櫥窗展出。本展自由參觀無需索票,8 月 29 日前,歡迎校內外朋友前來漫步觀賞
 
7 月 4 日上午,成大學生事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原資中心)在光復校區雲平大樓 1 樓雲平櫥窗前舉行本展開幕式。成大原資中心主任王毓正表示,「原藝櫥窗」自 2024 年開始,由「文化研習」課程學員以及講師共同策展,期待能讓結合原民傳統技藝與創新創意的藝術品,更加深入大學校園。本屆擴大展出,將位於學生活動中心 1 樓的成大藝坊櫥窗新增為另一展覽地點,感謝成大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楊詩弘團隊的協助。展期為期 2 個月,24 小時無休,誠摯邀請各界前來細細品味。
 
成大原資中心主任王毓正表示,「原藝櫥窗」自 2024 年開始,由「文化研習」課程學員以及講師共同策展,期待能讓結合原民傳統技藝與創新創意的藝術品,更加深入大學校園
成大原資中心主任王毓正表示,「原藝櫥窗」自 2024 年開始,由「文化研習」課程學員以及講師共同策展,期待能讓結合原民傳統技藝與創新創意的藝術品,更加深入大學校園
 
「黑色特工隊」主理人王雅蘭(Zepulj Kaluvung)老師表示,「文化被實際使用才能持續流傳」。構樹皮技藝在織布技術出現後,已鮮少人使用。本次展出作品原料取材自原民文化重要的自然媒材「構樹纖維」,期待將此傳統文化藉由生活實踐的方式賦予現代意義。《造物》、《土感造光》2 大主題展出內容包含:燈飾、背包、行李袋、面紙盒、餐盤、拼貼畫作等,精彩呈現出學員透過自然媒材結合生活智慧與藝術的創作成果。而作品反應生活心境,每個作品都代表學員自己的生活故事。「敲樹皮十分需要耐性,要慢慢來,愈急反而愈容易打壞。從學員的課後回饋中讓我意外發現,文化研習這門課不只學習傳統技藝,還兼具心靈成長功能。」
 
「黑色特工隊」主理人王雅蘭老師表示,本次展出《造物》、《土感造光》2 大主題,作品原料取材自原民文化重要的自然媒材「構樹纖維」,精彩呈現出學員透過自然媒材結合生活智慧與藝術的創作成果
「黑色特工隊」主理人王雅蘭老師表示,本次展出《造物》、《土感造光》2 大主題,作品原料取材自原民文化重要的自然媒材「構樹纖維」,精彩呈現出學員透過自然媒材結合生活智慧與藝術的創作成果
 
「文化研習」為成大原資中心歷年亮點活動之一,每屆邀請部落技藝講師親自蒞臨成大校園,帶領學員學習族群手工藝及現代創作應用。2025 研習主題為「構築自然之詩─構樹皮創作」,在長達 1 個月的文化研習過程中,學員們從認識構樹,再到實際動手取下樹皮材料與創作作品,成就感滿滿、收穫良多。例如,部分學員分享剛開始覺得敲打很有趣,中途一度感到手好累、敲到有點懷疑人生。也有學員幽默表示,敲打樹皮很像在剁燒臘。此外,也有人在敲敲打打的過程中,開啟深度的生命提問與對話,除了從中看見時間的紋理,也在一聲一聲的敲擊聲中,聽見未來人生的隱約方向。
 
「第五屆原藝櫥窗」策展團隊指出,構樹為臺灣原生樹種,常見於平地至低海拔的陽光開闊地,其樹皮纖維柔韌細緻,富含植物膠質,早期廣泛應用於宣紙、棉紙與鈔票原料。對臺灣原住民而言,構樹是傳統工藝重要的自然材料,族人以木槌敲打樹皮,使纖維延展成布,製成衣物、祭布,蘊含著日常與儀式的雙重意涵。此外,學術研究發現,構樹亦見證了南島語族的太平洋遷徙過程與歷史軌跡。
 
「第五屆原藝櫥窗」擴大展出,將位於學生活動中心 1 樓的成大藝坊櫥窗新增為另一展覽地點
「第五屆原藝櫥窗」擴大展出,將位於學生活動中心 1 樓的成大藝坊櫥窗新增為另一展覽地點
 
黑色特工隊」是來自屏東的工藝團隊,團員來自排灣族與魯凱族。「在生活中學習創造」是目前團隊的精神核心。近年團隊致力研究樹皮纖維立體塑型及複合他材,應用於生活物件設計。並以「黑色雋永」品牌在全國各地有相當豐富的藝術展覽、空間設計與得獎經驗。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5-07-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