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台南文資處首度考古開挖西拉雅「蕭壠舊社」 挖出400年前與海外貿易證據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即時報導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的青銅鈴鐺。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的青銅鈴鐺。圖/文資處提供
 
台南在 2024 年即將建城滿 400 年,文化資產管理處啟動一系列的考古挖掘溯源行動,希望找到更多 400 年的軌跡,今年中並首次針對原住民西拉雅族的「蕭壠舊社」挖掘,共挖出 4000 多件古物,成果豐碩,包括較少見的青銅鈴鐺等。
 
文資處表示,考古並引領西拉雅青年共同參與,其中還有一位部落男孩因此對考古產生興趣,順利考上成大考古學研究所。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西拉雅族男孩堯方(右上者)參與其中,帶領民眾挖出蕭壠舊社大片貝塚。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西拉雅族男孩堯方(右上者)參與其中,帶領民眾挖出蕭壠舊社大片貝塚。圖/文資處提供
 
文資處表示,蕭壠舊社有豐富的口述傳說,但過去並沒有實際進行過考古挖掘,首次成果相當不錯,將與成大合作,整理已挖出的文物,在當地及成大進行展示,同時後續也將繼續向文化部爭取經費,做持續的考古挖掘,讓西拉雅族的歷史有更多呈現。
 
文資處表示,台南 400 年的系列活動中,考古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重點除了熱蘭遮堡所在的安平舊城區外,還有就是西拉雅族舊社的挖掘,當時西拉雅族是台南這塊土地上重要的成員。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開挖前依傳統進行告靈儀式。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開挖前依傳統進行告靈儀式。圖/文資處提供
 
文資處與成大等考古團隊合作,從今年中起,在佳里區成功路附近的農田裡進行挖掘,之前並依據西拉雅的傳統祭拜祖靈。文資處表示,會擇定在當地,主要是根據文獻紀錄,當地可能為蕭壠舊社主要活動範圍,再加上地表調查後,並經過與地主協商,總共開挖 4 處探坑。
 
過程中出土大量的貝塚,應該是西拉雅族人當時食用後丟棄堆置而成,顯見當地確實有生活的痕跡,並挖到數顆青銅鈴鐺,考古團隊表示,青銅鈴一般用來作為裝飾物及服裝配件,過往亦曾在南科園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青銅鈴鐺的出土,不只有助於西拉雅傳統服飾的研究,更因為台灣本地不出產青銅,成為過往西拉雅族祖先與外來者進行貿易交換的實際證據。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挖出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圖/文資處提供
 
此外,發現貿易交換而來的硬陶器, 還有使用西拉雅族祖先流傳的燒陶技術所燒製的夾砂軟陶器,陶片上帶有「貝殼壓印」形成的貝印紋飾,同時有不少梅花鹿的骨頭,上有燒黑與斧鑿的痕跡,推斷可能當時做為食物,出土的還有不少玻璃珠。
 
文資處表示,這項考古行動的另一個重點是邀請西拉雅青年與當地民眾共同參與,藉由實際的挖掘,讓當地人有機會了解與說出自己的故事,考古團隊特別放慢挖掘行動,從最基礎的開挖技巧開始教授,參與者在腰酸背痛之際,看到文物一件件被清理出來,也都有滿滿的成就感。
 
成大等團隊與西拉雅青年等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圖/文資處提供
成大等團隊與西拉雅青年等在台南佳里區進行考古挖掘。圖/文資處提供
 
其中來自吉貝耍部落的西拉雅青年─堯方,剛從大學畢業,原本學習的與考古無關,但誤打誤撞參與考古工作後,卻產生興趣,決定往考古領域發展,並且順利考上成大考古學研究所,希望未來能挖掘出更多祖先的故事,成為這項工作意外的成果。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12-2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