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點石成金 踏溯大目降Go」 金大、成大交流圓滿落幕

「點石成金 踏溯大目降Go」微學分交流課程,為期5天4夜的緊湊田野調查
「點石成金 踏溯大目降Go」微學分交流課程,為期5天4夜的緊湊田野調查
金大師生來台南,前往古名「大目降」的新化區
金大師生來台南,前往古名「大目降」的新化區
國立成功大學與金門大學「點石成金 踏溯大目降Go」微學分交流課程,在為期5天4夜的緊湊田野調查後,於12月2日圓滿落幕。兩校師生並在1日晚上假新化武德殿舉辦紙芝居成果發表會,透過演出將田野調查的成果與當地民眾分享,兩校師生以新化歷史文化建築為創作故事題材的紙芝居演出。

開幕首日,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達希望金大與成大的課程交流能持續進行。文學院陳玉女院長則希望在大一踏溯台南的基礎課程後,能透過與金大等陸續開設「踏溯2.0」版課程,促進大學間與在地社會的連結。

而此次擔任地主的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王榮森理事長表示,非常歡迎成大與金大兩校的師生來新化進行課程活動,相信年輕世代的參與與回饋,能帶動社區的活化與讓新化的特色為外界所認識,除了希望能以地主身份,讓兩校學子好好了解新化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之外,更希望能透過兩校學子不同專業的考察與討論,也能提出對新化未來發展更嶄新的建議,作為日後社區營造的參考。。

繼去年「踏溯金門Go」交流課程後,今年由金大師生來台南,前往古名「大目降」的新化區。金門大學由人文社會學院建築系曾逸仁主任帶領15位大學部和研究所同學,與成功大學7位同學共同進行「點石成金 踏溯大目降Go」,結合歷史、建築、都市計畫與考古等不同專業,分成3組從「產業變遷」、「老街人文歷史」和「水利埤圳」3個面向,結合當地文史工作者和社區營造團隊,進行縝密的田野調查,探訪這座自古以來位居台南府城與沿山地區重要物流、人流的轉運站。

負責籌劃本次課程的成大歷史系教授陳文松表示,當初與課程規劃團隊成員成大博物館蔡侑樺研究員、考古所鍾國風老師討論時,便著眼新化舊名大目降,與南部平埔族群移動路線相關,而新化老街更是全國知名日治時期造街的典範,境內以「試驗」為名的場域,更是延續百餘年的傳統。例如現在位於新化的農委會新化畜產試驗所前身為日治時期種馬牧場,新化高工則為日治時期台灣最早設立的大目降糖業試驗場,加上台南農業改良場、中興大學實驗林等,都集中在新化。而境內虎頭埤、冷水埤等埤圳水利設施與天然溪流交錯,為農牧業與經濟作物提供最充足的水源,也因此台南青果運銷公司也設在新化市區,由此轉運到府城和鄰近地區。這也是規劃3條路線的主要理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就讀成大歷史系四年級吳杰特同學雖然雙眼自幼全盲(視障生),一開始就主動報名本次交流課程,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在同班同學謝宜憲同學的協助下,仍跟著導覽老師和大家的腳步,參與產業變遷的路線,一天之內走訪了新化畜產試驗所、新化高工(大目降糖業試驗場)、瓜瓜園觀光工廠,以及新化街上的老厝等,用雙手去觸摸、用體感去感覺風的變化,更用嘴去體驗新化各種誘人的美食,雖然走下來很累,卻是收穫滿滿。

除了實際前往各路線進行田野考察外,本課程也在事前規劃一些基礎課程,包括成大考古所劉益昌所長的「府城與金門城」、王榮森理事長「新化學開講」、台師大歷史系退休教授同時也是新化出身的蔡錦堂教授講授「走尋大目降—從虎頭埤、糖試場、林場、牧場到老街」,而為了讓成大同學也能夠認識金門,也安排曾逸仁老師從金門文資的角度,發表「老屋的價值特色與保護關注」專題演講,讓兩校師生在上路之前,可以更了解新化與府城、府城與金門之間的相互連結。

而為了迎接兩校師生的到來,新化文史工作者康文榮老師提出具體建議,王榮森理事長則是連日帶領兩校師生走踏,同時邀請農委會新化畜產所陳翠妙研究員、曾進發退休校長和陳楠修老師,分成3組來協助解說與導覽的重責大任。而最後為了能讓短期努力的成果,能與外界共享,課程特別安排插畫家大宇人進行紙芝居實作課程,讓同學分組製作以三條路線為主軸的事故創作,透過紙芝居的演出,與外界分享他們幾天來辛勤付出的成果。

成大教務長王育民表示,去年校方和文學院陳玉女院長為了促進與金大的交流,特別由學校提供經費由文學院協助規劃「踏溯金門Go」交流課程,讓成大同學有機會前往金門從事教學活動,而今年金大同學來訪,實在非常高興,希望以後兩校的交流能更活絡。而金大帶隊曾逸仁老師也非常感謝成大的課程安排,相信也帶給金大同學更多的刺激與收穫。在課程結束的最後一天,兩校師生互道再見,期待明年金門再聚。(成大文學院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9-12-03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