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19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 繪製生態系統服務地圖

2019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的主題訂為「以參與式研究方法繪製生態系統服務之地圖」
2019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的主題訂為「以參與式研究方法繪製生態系統服務之地圖」
實地田野調查,學員們分別前往頂山、中寮、鹽埕三里
實地田野調查,學員們分別前往頂山、中寮、鹽埕三里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學系的Randolph Hester及Marcia McNally教授受邀前來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學系的Randolph Hester及Marcia McNally教授受邀前來
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的衝突是全球國家都正面對的重要議題,108年5月2日至5月3日,國立成功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王筱雯邀請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景觀建築與環境規劃學系的Randolph Hester及Marcia McNally教授前來,共同舉辦2019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王筱雯教授鑑於台灣對於濕地環境所能提供之生態系統服務以及與在地聚落的互動關聯尚未有足夠的認知與討論,因此將今年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的主題訂為「以參與式研究方法繪製生態系統服務之地圖」。生態系統服務的定義為一生態系提供給人類直接或間接的益處,工作坊課程設計讓參與學員與在地居民的互動,實際了解沿海濕地環境提供給人類的寶貴自然功能及這些功能的空間分布。

本次工作坊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室內課程,3位教授藉自身專業及經驗向學員介紹參與式研究及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與相關背景。由王筱雯教授團隊介紹生態系統服務作開頭,之後延續生態系統服務的議題,王筱雯教授講述已持續執行超過8年的布袋鹽田濕地研究計畫,是如何透過現地實際的水門操作與結合在地保育團體及民眾之參與式研究,一方面了解與在地夥伴關係之建立及相互合作,有助於將科學應用於解決實際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在研究過程中亦了解到濕地在生態保育及提供人類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真正達到以科學研究作為橋樑來串接不同需求與創造改變。

接著由Marcia McNally教授講述參與式研究的12個步驟,他分享過去在美國Manteo的研究經驗,讓學員在實際參與田野調查前,初步掌握如何與民眾進行訪談、如何整理民眾所提供之資訊等基本的運作概念。最後Randolph Hester教授介紹1997年他曾一同參與的反濱南工業區的環境運動,分析此成功經驗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比較不同時空背景的客觀條件,點出當今濕地環境面臨的威脅。3位教授的講述結束後,學員親自由既有資料發想田野調查時可獲得的資訊及模擬與當地居民互動的方式,同時學習如何將資訊轉換成更具說服力之科學證據。

第二階段為實地田野調查,學員們分別前往頂山、中寮、鹽埕三里,藉由與里長、當地居民與駐點NGO的協助,搭配既有資料與他們探討當地環境提供之生態系統服務的細節,並經由訪談在地圖上標記出各項服務發生的確切位置。透過這樣的過程,無論是蒐集而來的書面資料或訪談而來的口頭訊息,都能轉化為易理解同時具故事性的空間資訊,三個組別分別調查之成果最終經彙整,繪製成七股沿海地區生態系統服務分布圖。

此圖可以明確表示七股沿海濕地環境提供之生態系統服務,聆聽學員成果報告的在地返鄉青年陳先生表示:「我從來沒有這麼了解過自己的社區。」,說明參與式研究不只是學術研究,對在地區民而言,也透過參與式研究的過程,更加認識居住環境周遭之濕地所提供之食物生產、防洪、汙水處理等不同功能;而對研究者而言,則彰顯在地智慧對於科學研究的重要性。

自2015年起至今,2019海岸環境規劃參與式工作坊已是第五度舉辦,每年報名參加課程的學員也都由多元的背景組成。以今年為例,學員除了成大校內不同系所的學生以外,也有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台中市海洋資源漁業發展所、海委會海保署、內政部營建署南區規劃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西港堀仔頭藝術生態村、環境工程技師事務所等不同政府或民間單位。

透過成功大學舉辦的工作坊,運用大學擁有之資源與教授的專業,邀請不同領域學者前來分享相關知識與經驗,讓背景不同的族群,有更多理性且客觀交流討論的機會,除強調學術界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期望提升台灣對參與式研究的關注度與對在地知識的尊重。此外,也希望由公部門、民間公司、NGOs、校內外學生等不同背景之學員,將工作坊的經驗與習得之資訊帶回各自的領域,讓更多領域的專家、學者或是公家機關都能了解參與式研究對通盤計畫考量的重要性,讓往後的規劃更貼近實際的社會需求。(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王筱雯老師研究室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9-05-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