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師生深耕台南濱海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成大師生深耕台南濱海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成大師生深耕台南濱海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成大師生深耕台南濱海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成功大學師生7月12日至15日舉辦為期4天的「濱海環境變遷學習體驗營」,由多位教師帶領校內環境變遷課程及主動參與之學生,至台南市濱海之北門區、將軍區、七股區,針對環境變遷下之沙洲侵蝕、社區高溫淹水問題、牡蠣養殖因應對策等議題,建構成功大學與濱海社區之共學共做平台。成大校長蘇慧貞7月14日也特別出席七股海鮮節的「成大環境變遷小學堂」,為辦理活動的學生加油打氣。

在4天的活動中,參與學生與IMPACT團隊首先建立濱海沙洲變遷、養殖產業知識以及與在地社區耆老訪談。過程中結合成大各系所學生的專長,包含水工所與水利系學生對於沿岸漂砂及社區淹水的模擬、海事所學生對牡蠣養殖方式的精進、建築系學生對戶外高溫與氣流的環境模擬與地景設施的構築建造、都計系學生對社區風險及防災教育之課程設計。

12、13日於三寮灣活動中心進行一場針對社區實構築工作坊─將學生與社區居民協力進行腦力激盪而提出之設計方案,以蚵殼及竹子完成宮廟空地之地景竹構搭建,供社區使用及觀光遊憩亮點。此外,學生將環境變遷複雜專業的知識轉譯為簡單易懂的知識,於七股海鮮節的「成大環境變遷小學堂」以生動有趣的闖關遊戲呈現,現場參與民眾絡繹不絕,吸引了超過200位遊客及親子參加。

蘇慧貞校長在溫度的關卡Shading Cube 3×2中,體驗了建材科技如何調適戶外高溫,也仔細觀看學生於本學期結合大學社會責任USR計劃之課程中所研提的環境變遷調適方案作品。蘇校長十分關心後續將如何將想法落實於社區,是否能有科技或策略的突破?負責前置課程安排及本次活動策畫的建築系博士後研究員楊馨茹指出,學生們透過踏溯場域及訪問權益關係人,以了解社區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並利用專業知識提出其構想或設計提案,在期末時於北門區公所召集居民們來現場評圖。居民表示十分支持以專業研究來解決問題,也承諾能提供場域給師生實踐。而目前計劃中因應環境變遷採取的牡蠣單體養殖已在七股的蘆竹溝實踐,北門區三寮灣城隍宮後空地的地景竹構Bambooyster也已構築完成。後續也將於成大以微學分課程中,透過實作的方式具體實踐。

蘇慧貞校長期勉學生,在課堂及社區中進行這些專案構想時,在每個階段要不斷詢問自己:你想改變的是什麼?這些影響是否真實發生了?還要再盡什麼努力?同時,也期許計畫團隊及帶領之老師,能透過成大的研究實力來解決濱海環境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能進一步影響整體產業的結構,並在未來邁向國際,推展台灣科技實力。

本計畫為教育部補助之107年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台南濱海地區環境變遷調適計畫」(Implementation plan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ainan coastal area,簡稱IMPACT),由成大建築系林子平老師、海事所張懿老師及都計系黃泰霖老師共同執行,並由測量系饒見有老師支援沿岸及社區的航拍與3D模型的建置,且結合上鎧鋼鐵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方案,提供金屬擴張網給學生設計並建構Shading Cube 3×2。IMPACT計畫目的是探索環境變遷下台南濱海區域面臨的問題,培育年輕學子對於在地環境及社會議題的關懷,帶領學生深入濱海社區協助在地調適氣候變遷,並積極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並與國際接軌,以善盡成功大學社會責任。(圖片/林子平提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8-07-16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