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24 數位學習論壇」圓滿落幕 探討以生成式 AI 驅動教育革新

文、圖/成大數位生活科技研發中心
 
「2024 數位學習論壇」在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指導下,4 月 29 日於臺南大學府城校區(臺南市中西區)圓滿落幕。會中除強調 AI 應用對教育領域至關重要,相關人員需及早因應並不斷精進外,亦透過 2 場專題講座及 1 場綜合座談,深度探討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在教學場域的應用與科技倫理等實用性作法,為與會者帶來精采豐富的 AI 之旅。
 
01
「2024 數位學習論壇」在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指導下,4 月 29 日於臺南大學府城校區(臺南市中西區)圓滿落幕
 
自 GenAI 橫空出世,其影響力便迅速擴散至各行業。教育為樹人百年大計,產官學研積極探索如何運用 GenAI 建立更多元、更具活力的數位學習生態系統,讓師生同蒙其利。為此,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南大學 3 校共同盛大舉辦「2024 數位學習論壇」,從科技觀點出發,探究如何運用 GenAI 解鎖未來數位學習。
 
國立成功大學/郭耀煌副校長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郭耀煌為教育部「第二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總計畫辦公室計畫主持人,他期待本次論壇透過科技產業專家開講,探討如何善用 GenAI ,推動數位學習典範移轉
 
教育部「第二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總計畫辦公室計畫主持人暨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郭耀煌致詞表示,繼去年(2023)在臺北探討大學端與高中職學校的數位學習共融與合作機制,今(2024)年移師國立臺南大學舉辦數位學習論壇,邀請頂尖的科技產業專家開講,探討如何善用現今在浪潮尖端上的 GenAI,推動數位學習的典範移轉
 
國立中央大學/蘇木春院長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院長蘇木春為教育部「第二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總計畫辦公室協同計畫主持人,他認為 AI 對教育領域如雙面刃,應及早因應,使其成為教育轉型及新世代人才培育的關鍵助力
 
教育部「第二期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總計畫辦公室協同計畫主持人暨國立中央大學資訊電機學院院長蘇木春認為,對教育領域來說 AI 如雙面刃,大家必須及早因應,將危機化成轉機,使 AI 成為教育轉型發展與培育新世代多元人才的關鍵助力。
 
國立臺南大學/陳惠萍校長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陳惠萍期許校內所有院長及一級主管皆能進行 AI 學習,進而帶動中小特幼教學方法與工具的不斷精進
 
國立臺南大學校長陳惠萍指出,南大擁有 126 年師資培育歷史,儘管已轉型為綜合大學,但仍將師資培育列為最重要骨幹目標。她期許校內所有院長及一級主管皆能進行 AI 學習,進而帶動中小特幼教學方法與工具的不斷精進。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林燕珍高級管理師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管理師林燕珍重申教育部多年來推動數位學習、遠距教學,對學校產生正面影響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高級管理師林燕珍重申,教育部多年來推動數位學習、遠距教學,對學校產生正面影響,譬如當遇到疫情或地震、迫使許多老師須改為線上教學時,可及時發揮效益,讓老師從容有序展現最佳教學成效。考量數位學習與科技進步息息相關,因此在 AI 衝擊下,學校和老師需要做好相關應用準備。
 
「2024數位學習論壇」與會者大合照
「2024 數位學習論壇」由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臺南大學 3 校共同盛大舉辦,現場從科技觀點出發,探究如何運用 GenAI 解鎖未來數位學習
 
AI+數位學習,改變未來教育
 
現今生成式GenAI躍為顯學,正以史無前例速度廣泛應用,重新定義各行業發展方向,教育領域也不例外。「2024 數位學習論壇」由科技產業專家拋磚引玉,勾勒 AI 與教育結合的未來樣貌,活動當天,現場超過 150 位專家學者及大學、中小學老師與校長參與。最受矚目的議程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 2 位來自科技產業的專家,暢談如何藉由 GenAI 驅動數位學習擴散與成功。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
「2024 數位學習論壇」專題演講之一由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主講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以「人工智慧+數位學習:強化翻轉式教育並探索倫理新領域」為題發表演說。他強調當前進入 AI 2.0 時代,透過蘊含海量參數的基礎模型來解析全球大規模無標記資料集,結合自監督式學習方法,使 AI 更聰明,兼能執行「分析式」或「生成式」多重任務。
 
他歸納 AI 在教育領域可望發揮諸多優勢,包含個人化學習、加速創意發想、視覺化互動學習、24/7 學習、補充教師時間與能力不足、基於數據的回饋、基於數據來迭代或開發教材、任務自動化等。談到應用場景,則像是利用 GenAI 創作圖文並茂故事書;藉由 MATHia 依據學生能力來提供不同學習經驗;或透過「ChatGPT+WolframAlpha」幫助學生學習數學解題技巧與步驟。
 
惟將 GenAI 運用於教育時,有一些值得留意的衍生性議題。譬如它可能出現幻覺或偏見,亟需公正客觀的第三方針對大模型進行完整評測;另須正視國外廠商全面掌握大語言模型(LLM)技術的潛在疑慮,因此政府和學術界應加大投資與研發力度,維護台灣自身 AI 主權。
 
台灣微軟/花凱龍首席技術長
「2024 數位學習論壇」另一場專題演講由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進行
 
接棒開講的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分享「釋放 AI:改變未來教育」議題。他指出現今 LLM 走向多模態,得以具備更強大的 Empower 能力,幫助人們加速完成原本曠日費時的繁冗任務。故展望未來世界,各行各業皆將導入 GenAI,且全面覆蓋基層員工、中階管理者及高階決策者。
 
據統計,現階段高達82%主管認為未來的員工應具備AI能力,換言之現在的學生須預做準備,顯見此刻探究AI教育議題可說至關重要。而在AI導入階段,他建議學校確實做好3項基本功,一是透過一些活動(如Prompt-a-thon等)在組織內形塑AI文化,讓師生更理解該技術能帶來的成效;二是建構健全成熟的資料環境;三是不斷發想更多使用情境。
 
力求教育平等,用AI塑造以人為本學習體驗
 
本次論壇的壓軸,係由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研發長楊鎮華主持,栗永徽、花凱龍與談的「座談會」,探討如何善用AI賦能翻轉教育。會中探討如何以 AI 改變數位學習、深化以人為本的數位學習體驗,以及如何解決科技倫理、隱私保護與數位落差問題。
 
楊鎮華認為,目前老師無法自外於 GenAI 浪潮,因為學生在執行 Coding、Essay、Report…等作業的過程,越來越高比例運用到 GenAI 工具。所以建議老師應培養 Prompt Engineering 技能,懂得利用 GenAI 產生 Rubric 標準,藉以評量學生的作業。有關隱私保護,楊鎮華建議儘可能採用付費版 GenAI 工具,因為足以帶動使用者腦力與能力的加倍提升,價值遠遠超過付出的費用。例如微軟的 Copilot 應用程式能自動預約會議、紀錄會議內容…等,以協助校長或主管有效提升決策品質與效率,相信唯有付費方能獲得這樣的聰明助理。但楊鎮華也坦言學校很難支應相關預算,期盼在台灣微軟幫助下,出現兩全其美的轉機。
 
「2024數位學習論壇」綜合座談。 左起:台灣微軟/花凱龍首席技術長、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栗永徽所長、國立中央大學/楊鎮華研發長。
「2024 數位學習論壇」綜合座談由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研發長楊鎮華(右一)主持,台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左一)、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中)聯袂與談
 
花凱龍指出,微軟已與教育部、師範大學合作,利用 GenAI 生成英語教育的教材,以弭平城鄉學生接受英語教育的落差。微軟充分意識到,伴隨科技日新月異、可能凸顯教育機會不平等議題,所以需要協助偏鄉師生加速掌握 AI。栗永徽認為欲有效解決教育機會的不平等,一來可憑藉市場機制,避免 GenAI 廠商一家獨大、徒增用戶財務負擔;二來他重申台灣有優秀 AI 人才與算力,也掌握豐富數據,絕對有能力做出台灣自己的 LLM。
 
而不少與會者關心如何確保 GenAI 正確性,栗永徽建議,以組織而言可考慮啟用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若為個人使用者,則需要花時間與心思來進行查驗。花凱龍補充,所謂 RAG 即是限縮 GenAI 生成答案的出處,例如限縮在學校資料庫;但它也有可能引用錯誤文件,故使用者仍需追溯其引文來源並加以驗證,這點十分重要。
 
透過本次論壇,不僅引領老師們理解如何以 AI 深化以人為本的數位學習體驗,亦一併探討如何解決科技倫理、隱私保護、數位落差等盲點,堪稱一場豐盛的 AI 教育轉型饗宴。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4-05-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