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原住民族語傳承使命 如果我不去誰來教他們自己的語言

劉鄭留妹老師
曾明光老師
原住民族語傳承使命 如果我不去誰來教他們自己的語言
入夜的街燈下,身軀嬌小的劉鄭留妹老師騎著機車,風塵僕僕地穿梭在南部鄉村田野道路間,往下一個學校前去,趕場的她除了在成大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教授族語,也接了其他不少學校的課程,但人紅也是有困擾的,「我教學的學校相互距離都很遠,因為只要有學校邀請,我就不好意思拒絕。」背負著語言傳承的使命,教授排灣族語的劉鄭留妹說,「如果我不去教,誰能來教他們說自己的語言呢?」

劉鄭留妹老師目前教導的學校最遠在台南北門鄉,學生是一對國小兄妹,但哥哥明年畢業上國中就要轉到其他地方上學,只剩下妹妹一個人,「課程不曉得該如何安排繼續,我常常煩惱自問,只剩下一個學生是不是可以放棄?可是這樣那個可愛小女生是不是很可憐?」劉鄭留妹老師糾結的心情全寫在臉上,為了拯救瀕臨消失的語言,即使只剩一個學生也不放棄。

成大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在106學年度首度開辦免費原住民語課程,有秀姑巒群阿美族語及東排灣族語課程。原資中心樂鍇‧祿璞崚岸主任意識到自己與母語學習有所斷層,因此積極開設族語課程,希望上了大學後脫離部落環境的原住民學生們,能有一個就近學習族語的地方。107學年度則改為文化課程,是經過校內調查後,從原民學生到一般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的原民文化,包括框織、皮雕等手工藝以及阿美族舞蹈。

負責教授原住民族語的老師們對去年的族語課程教學頗有感觸。教授秀姑巒族群阿美族語的曾明光老師說,語言往往是與環境做連結,為了讓離開部落的孩子可以原住民的歷史與文化做引導,他捨棄一般教導語言的文法結構,以存在於生活之中的養分潛移默化,用故事帶入語言的方式,「有了故事與自身周遭環境的連結,再帶入語言就能輕易學習」。

曾明光笑著說起,有一回在車站,遇到有人大喊阿美族神話故事主角的名字,他正狐疑怎麼會有人知道這個阿美族語時,才發現原來是曾經上過課的學生在叫喚他,「你看這個學生,連老師的名字都忘記了,卻還記得故事主角的阿美族名字。」曾明光認為,上課不光只是學習族語,更可以學到族語背後的故事,不需要生硬的文法結構,只要藉由上課時大膽對談溝通,一旦展開溝通,自然而然就能理解語詞構造。

劉鄭留妹也認同,學習族語就是要大膽開口,「不要害羞!一定要開口,就算講錯,部落的老人家也會幫忙更正。」就算母語的語腔稍有不同,但是沒有開口就獲得不了更正的機會,因此學習語言永不嫌晚。曾明光也提及,自己40歲之前並不在部落裡生活,直到接觸了原住民議題後發現困難重重,於是為了回去部落訪問而開始考取族語認證,自此之後,「能講母語的時候,絕對不講中文」。

談到講母語,劉鄭留妹有著深切體悟,回憶幼時住在與漢人接觸頻繁的部落,加上當年講番言(方言)會被掛狗牌處罰、來到漢人城市又害羞開口,長時間之下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敢說,因為如此感受到文化即將被吞噬,於是只要有時間,不管路途有多遙遠,都願意隻身騎著機車前往教學。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工具,曾明光表示,語言是透過不同影響發展出的流通用語,例如阿美族語便含有不少閩南語、日語,就是因為「好用」,讓這些非母語的語言得以流通;但他也認為沒有受到其他族群干擾的獨立語言,才是最原始的語言,「引述語言學家所說,語言最珍貴的部分在於你講你的、我講我的,兩者互不相通,最分歧的地方才是語言的源頭」。藉由老師們來自不同地區的教學,讓學生們有機會認識到同樣族群卻不同地區的族語,藉此獲得更珍貴的語言視野,保存更多瀕臨消失的語言。(撰文/洪卉琳 攝影/盧威聿)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18-10-08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