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大USR推動太陽能生態養蝦 建立漁電共生新模式

成大USR農牧共好團隊和與會的養殖戶及業者大合照
成大USR農牧共好團隊和與會的養殖戶及業者大合照
養殖戶陳建和現場來賓經驗分享
養殖戶陳建和現場來賓經驗分享
USR計畫主持人簡義明老師
USR計畫主持人簡義明老師
成大微藻水處理技術團隊,說明太陽能光電板下草蝦養殖試驗成果
成大微藻水處理技術團隊,說明太陽能光電板下草蝦養殖試驗成果
(撰文、圖片/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提供)

太陽能一直是國內能源轉型的重要選項之一,為使國內太陽能產業進一步高值化,成大USR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計畫的微藻水處理技術團隊,在台灣糖業協會的支持下,於屏東「李長榮實業太陽能場域」進行草蝦培育試驗,並於今(24)日舉辦案例分享,將初步成果呈現給有興趣的養殖戶、光電業者,期待未來有機會進一步推廣這項高值化技術,讓更多養殖戶受惠。

活動現場有近50位養殖戶及光電業者熱情參與,紛紛表示興趣。參與計畫的陳建和養殖戶表示:「我覺得這項技術可以推廣,而且一定會成功!因為這項微藻技術投入的水循環系統,能幫助我們好防疫,避免外來生物及病毒的汙染。」光電業者江先生說:「今天看到了不錯的試驗結果,這樣的養殖方式不會浪費水資源,並且讓土地有更多元的利用,會期待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

成大人社中心副教授簡義明表示,「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一直以來很關心農漁民及這片土地遭遇的問題,在本次行動中,計畫除了扮演技術協助的角色,未來若有遇到溝通、紀錄等困難,也很願意協助養殖戶。

農委會前主委曹啟鴻指出,屏東林邊佳冬一帶有多處地層下陷、低於海平面,所以架設了高架的太陽能板。但是,我們一直在思考,除了太陽能發電之外,能不能進一步讓這塊土地有更多產出。於是透過成大的協助,開始嘗試在高架的太陽能板下,用省水、不用藥的方式養蝦。

成大化工系講座教授暨USR共同主持人張嘉修表示,成大累積了12年的藻菌研究經驗,在5年前開始使用藻菌養蝦,現在更希望用創新的思維去做水產養殖應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為產業發展進一份心力。

成大生科中心陳俊延研究員說明,該技術主要是結合創新微生物與水循環系統,會將水體中氨氮及沒吃完的飼料進行分解和處理,這些被利用的氨氮,進而成為微生物的營養源,轉換成微藻或功能性微生物,由於微藻及功能性微生物本身,除了富含大量的營養物質外,更可以改善蝦子的腸道功能,對抑制病菌的能力具有非常顯著幫助,因此極具潛力開發成水產養殖,並應用於太陽能相關產業等高值化應用。亦協助國內綠能產業,邁向兼顧新農業以及綠能新里程碑。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0-06-24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