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積極挑戰未知領域 多做事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大校友林釗信獲選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士殊榮

文/張怡婷 圖/成大環工系校友林釗信
 
t
 
成大環工系 69 級校友林釗信獲選今年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院士。從學業到職場,林釗信總是積極地挑戰未知領域,同時很早就主動整合跨領域能力,妥善應用。林釗信期許成大學弟妹,在職場上努力塑造自身的價值與績效,若遇到工作進度比預期順利,更應該要積極接續作業。「多做事情,同時也是累積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挑戰,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限制想像力,勇於突破才有機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林釗信,1980 年畢業於成大環工系,1982 年取得臺大環工所碩士學位,1984 年服役後赴美,於 1989 年在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取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林釗信接著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展開執業工程師生涯,並在工作 8 年後,從陸地轉向航空,進入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工作至今,主要進行流體力學計算、機艙環境系統控制以及航太飛行器艙内汙染物傳輸等方面的應用與技術。
 
今年美國國家工程院共選出 111 名本土院士與 22 名外籍院士。林釗信表示,「當時接到通知感到很意外,在 3 天之內,我的電子郵箱幾乎快要爆炸,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道賀。」
 
因對於機艙環境控制系統研究的貢獻而獲獎,談到其研究重要性,林釗信提到,當飛機爬升到一定高度,進入巡航階段時,在 1 萬公尺左右的高空,大氣沒辦法維持人類生命,這時候機艙環境控制系統就相當重要,除了必須維持機艙、貨艙內的空氣、熱舒適度、濕度等,其他像飛機電子零件散熱、機上火災應變、防止機翼結冰等許多攸關機組人員與乘客安全的部分,皆是由環境控制系統掌握,可以說是機上人員的「隱形守護者」。
 
近兩年來 COVID-19 疫情延燒全球,林釗信也提到,其實早在 2003 年 SARS 爆發時,就有很多人陸續投入研究飛航過程病毒感染的風險,避免與防護,尤其是針對機內通風量影響、座位間隔調整、環境清消以及隔離區域的設置等,持續進行機艙內的改善,期望在飛行的過程中,能將感染風險降至最低,讓大家能更加安心、舒適享受旅程。
 
勇於挑戰的林釗信多年前從汽車業轉至航空業,他認為飛機翱翔在 3~4 萬呎高空中,所面臨的變數不勝枚舉。「汽車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後,還可以隨時搖下車窗散熱,但是在飛機上你不可能這樣做。」更加嚴謹的執行與環境條件,讓林釗信毅然決然跳入更廣闊的境界,用自己的專業挑戰未知的領域。
 
「以業界來說,能夠為公司解決重大問題是最重要的關鍵。」林釗信指出,在工業界會面對各種需要進行工程模擬的情況,以協助公司節省實驗成本,並找出可行實踐方案,而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解決「極艱難的任務」!林釗信提到,幾年前和紐西蘭航空合作,在交機 3 天前,突然接獲他們國家代表隊在橄欖球世界盃奪冠的消息,因此對方希望把飛機外身改漆成全黑以示慶祝。由於黑色更容易吸收太陽熱輻射,因此工程團隊就必須在 3 天內建立模型,尤其是機翼、機身等對於溫度較敏感的位置,計算出溫度範圍及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必須確認全黑外殼的計畫是否可行,所幸結果皆大歡喜,最後達成客戶要求,順利交機。
 
從學業到職場,林釗信總是積極地挑戰未知領域。在成大環工系成立初期,系上大多以水汙染為主要發展課題,林釗信選擇走向不同道路,以空氣汙染為主要研究方向;赴美攻博時,又因認為空氣汙染與發電廠的燃燒、引擎方面有相當大的關聯,因而轉攻機械工程。多年來,林釗信整合跨領域能力,妥善應用於職場。面對現階段台灣航空業的發展,林釗信認為台灣具備相當完整的人才與技術,若能妥善進行整合,將有相當大的發揮潛力。
維護單位: 新聞中心
更新日期: 2022-03-08
瀏覽數: